“党员中心户”,一个在东乌旗牧区家喻户晓的“名字”,牧民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总能想起“党员中心户”这个嘎查党支部直接领导下的、具有草原牧区特色的群众性组织。走近她,你会被“党员中心户”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打动!
东乌旗总面积达4.73万平方公里,有57个嘎查,每个嘎查平均面积超过800平方公里,户与户之间距离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服务好群众成为“最后一公里”最难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东乌旗通过创建“党员中心户”的工作机制,有效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了党的服务领域,提高了牧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变服务牧民“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
早在2005年党的先进性教育期间,为解决牧民党员集中学习难问题而尝试进行的牧民党员学习小组,就是“党员中心户”的前身。如今,经过9年的创造性发展,东乌旗党员中心户已发展到219个,覆盖全旗除进城转移外全部6246个牧户,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党员中心户在基层工作中发挥着工作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维稳护边中心、致富带富中心的作用。”盟委书记于永泉精辟地概括了党员中心户在新时期党的基层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哪里有牧民居住,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员服务”
近年来,东乌旗按照集中连片、就近组织、灵活设置利于作用发挥的原则,探索、创建、推行符合牧区实际的党员中心户工作模式。每个党员中心户辐射半径15公里、辐射牧户30户左右,在每个嘎查设置4—5个党员中心户,把广袤的草原分成了一个个网格,既有效延伸了基层党组织的范围,又缩小了牧民的办事半径,让草原上原本困难的“最后一公里”变得畅通无阻。
3月的一天,记者来到东乌旗额吉淖尔镇赛乌苏嘎查党员中心户布仁孟克的家,走进蒙古包,恰逢额吉淖尔镇边防派出所、司法所和草原监理所在调解一起当地牧民的经济纠纷问题。牧民苏乙拉图好心给一位熟人借款1万元,到了口头约定的还款日期后,借款人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款。眼看春季接羔保育期到来,无奈的苏乙拉图把这一情况反映到党员中心户布仁孟克处。布仁孟克立刻把这一情况反映到嘎查和镇相关部门,在额吉淖尔镇边防派出所、司法所、草原监理所的调解下,苏乙拉图如数拿到了还款。
记者在布仁孟克的党员中心户活动中心看到,矛盾纠纷调处登记卷、活动登记卷、重点人口管控登记卷等各类记录着牧民生产生活情况的档案整齐码放在简易的书架上。这里既是辖区牧民群众的集结点,又是镇里边防派出所、司法所和草原监理所联合发动的“三所联调”办公地点。
东乌旗全旗219个党员中心户,把广袤的乌珠穆沁草原分成219个网格,最大的党员中心户覆盖40户牧民,最小的党员中心户覆盖15户牧民,平均服务半径18公里。仅2013年,东乌旗党员中心户参与并协调成功的矛盾纠纷就达1300多件。在党员中心户的反映和申请下,东乌旗相关部门为群众现场解决问题1297件。党员中心户还为周边群众代办证照、政策咨询、组织相互提供帮助等事项共计5680件。
东乌旗旗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杜杰说:“党员中心户模式的推广,使全旗每个牧户身边都有了党组织,自然也有了组织生活和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通过“党员中心户”与牧民无缝对接,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到及时宣传、贯彻,也使社情民意能够及时反馈,有效地解决了基层行政成本增加、管理服务存在盲区和牧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
上下联动,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三月的乌珠穆沁草原生机勃勃,记者来到了东乌旗嘎达布其镇希日哈达嘎查党员中心户敖其尔巴特尔的家。这里,乌兰牧骑的演员们正在为牧民们表演他们喜欢看的精彩节目。除此以外,由旗卫生局、土地局、草监局、工牧办、兽医站、边防派出所、司法所7个部门组成的“一日办公”服务队,也来到这里,为嘎查牧民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服务队以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为牧民们解疑答惑。有的为牧民检查身体,有的对牲畜防疫、防灾减灾、政策普及等内容进行讲解。
家住希日哈达嘎查的牧民浩毕斯嘎拉图在医务人员为他测完血压后满意的说:“医生为我测了血压,叮嘱我要从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注意身体。”他还告诉记者:“最近正是春季接羔的时候,家里特别忙,没有时间去旗里检查身体,他们来到党员中心户家里,为我们服务,真是很方便。”
从2005年开始,旗卫生系统就开始为牧民免费体检,但是由于东乌珠穆沁旗面积广、路途长,服务到每户牧民非常困难。自“党员中心户”工作机制推行以来,旗卫生系统通过党员中心户组织牧民,对他们进行免费体检,从原来的一天体检10余户增加到一天能够体检30余户,既服务了牧民又减少了成本,使这项工作的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如今,党员中心户就像一个个聚集了多种要素的“磁场”,成为牧区党员充分发挥作用的“加油站”,延伸了党组织工作触角,吸引了渴求信息、渴求交流、渴求发展致富的牧民。据东乌旗组织部负责人介绍,2013年以来,党员中心户组织各类小型学习座谈会、那达慕等群众性活动1256次,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员中心户第一时间组织牧民群众学习全会精神全文,将过去文件传达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缩短到7天时间。
通过搭建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建成便民服务中心,明确党员中心户服务牧民群众性活动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便民服务代办员等职责,把服务窗口前移到牧民身边,实现“帮代办”贴心服务、“三联系”接力服务、“活动日”专项服务“三结合”全天候服务。特别是苏木镇站所和嘎查“两委”能够集中精力,将该管理服务的事情管好,该由群众自我管理服务的事情交给群众去办,既提高了牧民参与民主议事的积极性,又避免产生矛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富带贫、贫跟富,互帮互助共致富
在东乌旗额吉淖尔镇哈日高毕嘎查,牧民们说起党员中心户带领牧民致富的典型,总能提起年轻牧民宝力根达赖。今年,29岁的宝力根达赖,依靠科技的力量,让自己小组的贫困牧民逐步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据宝力根达赖介绍,世纪之初,他家也属于贫困户。2008年,他和嘎查领导等人发起成立了哈日高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为董事会成员之一。在发展中,宝力根达赖自己也从一个贫困户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作为党员中心户的他,致富不忘乡亲。哈日高毕嘎查牧民达赖就是在他的帮助下,摆脱了贫困。
达赖家里虽有11000亩草场,却只有50只牲畜,一家人维持温饱都很困难。宝力根达赖和他们的合作社租用达赖家的草场,租金用牲畜支付,这样即可以使达赖的牲畜增多,也能帮助达来理财。
如今,达赖家的牲畜已经从2011年的50只羊增加到了现在的270只,从当初的贫困户变成了中等户,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坦了。“等今年接完羊羔,我打算卖掉一部分羊,利用这些钱打几口机井、盖个储草棚,为下一步发展打好基础!”达赖对未来发展是信心满满。又以同样的方式,宝力根达赖帮助自己小组的其他2户没有牲畜的贫困户发展生产,如今,两户牧民一家有140多只羊,另一家160多只羊的规模,正在逐步告别贫困。
近年来,东乌旗通过牧区无职党员和致富带头人服务一方群众、先富带后进有了舞台,牧区群众学典型用经验也有了标杆。目前,全旗有党员中心户创办领办牧业专业合作社13个、党员中心户入股参与牧业专业合作社55个,涉及产业类型达6大类,辐射带动牧户3400多户,涵盖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党员中心户如散落在广大牧区的一盏盏航灯,引导牧民走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据东乌旗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通过党员中心户模式的推广,为牧区基层干部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011年以来,在旗、苏木镇两级换届中,党员中心户当选两级人大代表56人、党代表39人、政协委员1人,6人通过面向嘎查优秀人才公开选聘考试,担任苏木镇长助理;2012年嘎查“两委”换届中, 112名党员中心户负责人当选嘎查“两委”成员,其中23人当选党支部书记、18人当选嘎查长。牧区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