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互联网20年】时代精神家园比草原更广阔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依托互联网延伸服务触角,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为我国边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网络文化产品日益丰富的同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也依托互联网延伸着服务的触角。

  2012年8月,“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启动,一种名为“移动数字加油站”的小盒子装载着数字资源走进了蒙古包。自治区图书馆馆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主任李晓秋说,目前,这项工程已经在全区7个盟市的14个旗县开展试点工作,共建设15个一级数字加油站、2个二级数字加油站、70个三级数字加油站,网络覆盖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服务农牧民10万余人。“每级数字加油站都存储有2—4T的数字资源,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在信号覆盖区域的牧民,可以借助WIFI,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在线访问加油站的数字资源,其资源由自治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内蒙古分中心提供。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评价:“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为国家边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可将这一成熟的服务模式在我国边疆、海疆省区全面推广。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在互联网上交流沟通,已经成为广大蒙古族群众的迫切要求。

  2012年,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各级人民政府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蒙古语言文字信息资源得到广泛的开发应用、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各族群众的发展目标。

  2013年,自治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实施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专项扶持项目,大力促进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资源建设、推广应用等各领域的发展。现在,蒙古语文手机短信发送、蒙古语言文字多媒体信息浏览、自主下载安装蒙古语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等服务已经在蒙古族群众聚居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蒙古语综合信息云服务平台正在抓紧建设,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无线网络的兴起,2011年初,微信平台横空出世,一举占领了移动互联网的阵地。随之而来的,便是内蒙古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纷纷跟进,建立了各自的公众号,旨在更好地推进报网融合,提升媒体传播力。而网民,也可以建设自己的微信“自留地”,发布文字,上传用手机拍摄的视频、图片,在朋友圈和人们互动、共享。

  目前,借助创新、开放、自由、平等、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内蒙古互联网管理部门、网站和网民,正踩着4G的发展节拍,共同建设着多语种、全天候、全媒体、全覆盖的新媒体服务体系,推动着网上精神家园越来越美好。(记者 刘春)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G7京新高速隧道建...
毕业生服装设计作...
呼和浩特市85名交...
感受侏罗纪时代
牧民加入微信圈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飞越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释放压力 迎战高考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