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保护长城的“长城”
2012年11月23日
巡查方式:步行
具体路线:口子上村———柏杨岭
发现情况:长城
保护标志碑被盗(附照片一张)
处理意见:补栽标志碑
2013年9月5日
巡查方式:步行
具体路线:清泉寺戏台周边
发现情况:戏台后墙有倒塌可能性
群众意见:希望主管部门尽快修复
……
这是厚厚的一沓长城巡查日志中的几句记录。
长城巡查看护队员要不定期地检查自己管辖范围内的长城,每月报告一次巡查情况,建立巡查日志。发现情况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文物主管部门报告。在巡查过程中搜集长城文物标本,宣传保护长城知识。
“清水河县明长城看护巡查队是全国最早的一支村民保护长城组织。现在,15名队员都已接近60岁,每个月300元的补贴根本吸引不了年轻人做这件事。”捧着巡查日志的刘建国满面愁容。
多年来,保护明长城一直是他的工作重点。作为一个贫困县文物所的所长,刘建国深深体会到保护长城的艰辛,他希望在未来的长城保护工作中,能够尽快拍摄、整理、录制、搜集大量的一手资料,直观地记录长城现状,并绘制一幅标准的《清水河明长城遗址图》。
谈到今后如何保护长城,蔡睿良谈了自己的想法:“明长城上到底有多少隘口、城堡、烽燧,长城上设置的暗门、水门、隧道、石碑到底有多少,都要做详细的记录。另外,当地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传说,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长城文化,都急需收集整理,这些工作必须尽快去做,意义重大。”除此之外,他还想建一个明长城网站,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明长城、保护明长城。
世界古遗迹基金会已把中国长城增列为全世界100个最濒危遗址之一,保护长城刻不容缓。但是,仅靠一些科研机构、民间保护团体、著名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奔走呼吁,或仅仅依靠一部《长城保护条例》显然不够。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呼吁尽快建立中国长城保护研究中心。应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综合研究机构,为长城研究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推动长城基础研究工作。”
长城的保护,不是某个人或几个组织能够完成的,只有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来,才能形成保护长城的“长城”。
“要使长龙复旧观”———守护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骄傲与尊严,后来者任重而道远……(记者 王静宇 郑学良 海粼 施佳丽 贾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