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欢快动感的节奏,身着蒙古族服饰的舞者们时而像信马漫步草原,时而像在挤奶、擀毡,时而像山羊顶角、雄鹰展翅。她们抖肩、下腰、扬手揉臂,动作优美娴熟。
“这是我看到最为震撼、最让我感动的广场舞,你们把蒙古族的萨吾尔登与广场舞结合得很到位,是你们用热爱跳出了这支舞的灵魂。我邀请你们走上中央电视台,参加《闻鸡起舞》节目,请等待我的邀请函。”
中国交谊舞奠基人杨艺老师按捺不住激动,现场要求冠军队伍踏上更高的舞台。
这是今年5月18日在四川举行的全国广场舞大赛中的一幕。
舞蹈队来自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团结社区,演员们凭借土尔扈特蒙古族濒临失传的萨吾尔登舞蹈,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冠军。
回忆当时的场景,演员们依然兴奋不已。赛前,她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冲进前三,没想到拿到了第一。
6月12日,记者来到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团结社区,现场欣赏了夺得冠军的萨吾尔登舞蹈。虽然没有闪耀的灯光,没有华丽的舞台,可她们的动作专业,舞姿韵味十足。
人们很难想到,这支即将走上央视的广场舞队伍由居住在团结社区、来自不同单位的“大妈大嫂们”组成,她们之中年龄最大的是51岁,最小的33岁。
“2009年我们就开始跳广场舞了,当时只是为了单纯的活动身体。后来,偶然的机会,我在群艺馆学习了两年萨吾尔登。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濒临失传的蒙古族舞蹈。”51岁舞蹈队队长吴斌华说道,“萨吾尔登的动作特点是简单又千变万化,根据这一特点我心想,如果能与广场舞结合起来,那不是人人都成了传承者。抱着这个想法,我把萨吾尔登带回了社区。”
每天晚上天刚擦黑,舞蹈队的“大妈大嫂们”就出动了。她们演绎出的萨吾尔登既粗犷又处处体现了草原民族细腻的生活,很多动作形似挤奶、套马、敬酒、播种、收割等,地域色彩十分浓重。很多人慕名而来观看她们的广场舞,观众们很少中途离场,有时观众的数量比跳舞的还要多。
“老公经常调侃我,‘瞧你一大把年纪了,还整得跟文艺青年似的,非得搞点艺术。’弄得我又气又拿他没办法。别看他表面上说了一堆风凉话,实际特别支持我跳舞,晚上只要到了7点半,他比我还着急,‘该出发了,我的大舞蹈家。’”吴斌华说,“女儿也加入了社区的大队伍,作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她经常在我们演出时给大家化妆,还时常客串主持人的角色。”
除了家人的支持,队员们还得到了各自单位的力挺。
带着身边人的支持和鼓励,她们走上了全国广场舞大赛的舞台。她们载誉而归,让人刮目相看。
独具特色的萨吾尔登广场舞就这样出了名,邀请她们演出的活动越来越多了。
当记者问她们怎么看待最近火热的“中国大妈广场舞攻占巴黎卢浮宫,跳到莫斯科红场”现象时,吴斌华笑了,她清了清嗓子说:“广场舞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时间,我们就选了离居民区最远的地方,时间基本在晚上7:30到9:10之间,跳舞期间一定要把音乐的声音调到最低。我们不但没有吵到周围的居民,而且还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最近又有好几个人要报名加入呢。”
吴斌华话音刚落,其他队员都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走出国门没有什么不好嘛。”“如果有更大的舞台,我们就要跳到巴黎卢浮宫和莫斯科红场去,为我们的广场舞正名,瞧瞧咱萨吾尔登有多美!哈哈哈……”
爽朗的笑声,饱含自信。
因为她们的出现,萨吾尔登广场舞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团结社区的最大亮点。
在阿拉善右旗,像这样有着自己特色的社区还真不少。满达社区的长调民歌唱响了整个阿拉善,阳光小区的扇子舞独具特色,长山社区的戏曲吸引着八方游客,泰隆社区的腰鼓激情四溢。
就是这样一群群热情、朴实的人们演绎着生活之美。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论以何种形式、在何处表演,只要有梦想,我们就要坚持飞翔。”吴斌华憧憬着未来。(记者 相恒义 郑学良 梁亮 刘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