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产品的研发周期是3~5年,等你研制出来了,这类产品在市场上也快被淘汰了。而现在研发一个产品仅仅用几个月,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能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北重集团新产品研究院副院长高树军感慨地说。
对此感同身受的还有特种机械厂502车间主任赵婷婷。她说:“以前火炮某核心部件的生产周期是60天,现在是35天;以前同一个产品的同一个工序只能在1台设备上生产,现在可以在多台设备上生产;以前影响火炮射击精度的某部件一次性合格率最高为78%,现在是100%,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近年来,北重集团突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引领未来”的科技理念,全面推进科技强企战略,加大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支持和奖励力度,工资待遇向科研人员倾斜,收效显著。
特种材料研究院主任王晓军博士告诉记者:“我在北重集团工作10年了,能切身感受到企业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些年科研人员的待遇逐年提高,现在一位普通科研人员的工资是一位普通行政干部的1.25倍,全集团所有办公场所中,7个科研院所的办公环境最好,楼房最新。我们没理由不努力工作。”
北重集团科技部副部长王帅认为,正是因为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和对科研人员的特殊对待,北重集团才没有在历次风雨中倒下。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重集团已累计申请受理专利363件,其中发明专利102件,所有申请的专利全部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现在,北重集团是我国火炮行业主要研发、生产基地;我国高膛压火炮材料唯一的冶炼中心;世界产能规模最大的非公路矿用车生产基地;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非公路矿用车研发基地;我国中西部地区煤机产品生产基地。集团自主研发的超高压钢管、内燃机车曲轴光坯、风力发电机主轴、石油钻具和高级镜面模具钢等产品的性能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世界最大、国内首台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的诞生,创造了压机设计制造和挤压工艺技术的多项世界第一。
北重强了,以北重、一机为龙头,以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为平台的包头市装备制造业正在阔步崛起。2013年,包头市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的100多户投产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005亿元,成为自治区第二家突破千亿元的产业园区。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奇瑞汽车、精功重卡、中兴特汽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产业;以久和风机为龙头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以京东方液晶显示器件、荣泰光电为龙头的电子产品制造产业。
而呼和浩特市、通辽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的装备制造业也初具规模。
记者在这些地方的装备制造企业采访中发现,它们都在进行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升质量。而这3个方面的突破,均是在科技助推下进行的。文·摄影/记者刘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