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确把握“登高望远”的基本要求
总书记嘱托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要“守望相助”,并赋予成语“守望相助”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明确的实践要求,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推动内蒙古科学发展的重要遵循。“守”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三个守好”是前提和基础,“守”是职责,离开了“守”就会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望”即登高望远,“望”是“守”的条件,只有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的限制、跳出内蒙古,用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大局意识谋划未来的发展,才能使“守”的效果更好。当前,内蒙古面临着新的工业革命的挑战和机遇,应密切跟踪掌握国内外技术革命的变化,抢抓新的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内蒙古不容错过这次历史性机遇。“助”是“守”和“望”的根本保证,只有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才能有“守”的本质内涵、“望”的目标要求,才能更好地放大“守”和“望”的效应,共同守卫祖国北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二)牢固树立“四个发展理念”的重要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内蒙古经济社会多次重大的突破都与认真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有关。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四个发展理念”是在准确把握内蒙古区情实际、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应对新的形势变化和任务要求的基础上,对内蒙古科学发展实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内蒙古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
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把握了发展的延续性。发展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今天的发展是昨天的延续,也为明天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样的发展才能持续。当前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这既与体制不健全、政策不合理等因素有关,也与过去的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关。因此,内蒙古必须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发展中既考虑当前的发展,又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考虑发展的收益,又考虑付出的成本;既考虑经济增长的需要,又考虑经济转型的需要。
树立转型发展的理念,把握了发展的变化性。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内蒙古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以适应发展环境、要求、任务的不断变化。当前,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保持一定的合理增长速度仍然十分必要,没有经济增长的支撑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但是,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会进一步造成经济的粗放式增长,加剧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和单一化,加剧产品结构的初级化和低端化。因此,内蒙古必须树立转型发展的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降低发展的生态环境成本。
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把握了发展的整体性。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的发展在内的整体系统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应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和农村牧区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应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在鼓励和支持优势地区、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培育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统筹区域平衡发展。
树立和谐发展理念,把握了发展的目的性。和谐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企盼,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也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内蒙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上的富强、政治上的民主、文化上的繁荣,最重要的是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和谐发展不仅要把和谐作为一种理想加以描述和憧憬,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作为一种实践行为,以人为本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确保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努力实现各族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