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不再那么种 羊不再那么养
——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扫描
记者 高宇
发展农牧业的同时始终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通过提高单产和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来实现现代农牧业跨越发展,最终建设成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内蒙古,风头正劲。
这两年,我区各地在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种植、养殖的同时,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培育规模化经营组织,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新型合作经营组织不断涌现。技术,结构调整的支撑力量″,品种改良,农牧业发展过程中一项不能停歇的工程,品牌,商品经营的最高形式。把小畜养成大畜只是完成了生产过程,出售的是初级产品,而要在此基础上赚取更多的利益,就必须进一步搞深加工,让相对独立的饲养、育肥、畜种改良、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地缘不同 活儿法很多
影像1 葡萄热卖绿博会
8月6日,记者走进自治区第二届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乌海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的66种新鲜葡萄,或大或小、或紫或绿或浑圆或椭圆,个个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乌海市新时针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张树霞忙得不亦乐乎:“去年也参展了,带的葡萄少了。今年有了经验,冷藏车也开来了,带了5个品种的近3000斤葡萄,这一会儿的功夫就卖出300多斤。”
作为城郊型农业,乌海市虽然农牧业规模小,但特色葡萄产业闻名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近3万亩,年产量达万吨。其中,公司规模化种植葡萄面积占到全市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乌海市因此被称为“葡萄之乡”,乌海葡萄获得了全国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影像2 存栏3.2万只肉羊的养殖园区
塞外粮仓巴彦淖尔,不但产粮,而且产肉。
位于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新民村的内蒙古富川肉羊养殖园区内,一排排圈舍红白相间,一条条水泥路将整个养殖园区连接在一起。随着自动投料车在羊圈内缓缓驶过,散发着淡淡清香的青贮草料从车两侧流到羊食槽里,引来一群欢快的羊儿们争抢。
这个从饲料配制到投料、饮水、清粪全部机械化操作的园区,如今已成为巴彦淖尔市河套肉羊规模化养殖的样板。园区内存栏肉羊达到3.2万只,年出栏20万只。总经理陈怀森说:“好羊肉是喂出来的,我们要通过科学化养殖,打造河套高端肉羊品牌,带动更多的农牧民致富增收。”
上规模,水草丰美的巴彦淖尔有老天的眷顾。
影像3 连片的紫花苜蓿喷灌圈
不过,年均降雨300毫米、蒸发量2800毫米的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牧业发展一点儿也不逊色。看到该旗绍根镇集中连片的紫花苜蓿喷灌圈,谁都要承认那是道绿意盎然的风景。随着喷灌机325米长的长臂缓慢旋转,脚下的牧草显得愈加鲜亮,晶莹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道道彩虹。通过推广节水苜蓿项目,该旗目前已有首农集团、美国辛普劳公司、北京绿田园等13家知名公司入驻阿旗,种植节水紫花苜蓿22.79万亩,占全部种植面积的六成以上,加上当地牧民种植的12.63万亩以及旱地苜蓿试点,全旗人工草地面积已达37万亩。由天山口镇的农民卜繁玉领衔的农机合作社专门收割紫花苜蓿,去年毛收入560万元,除去油费、人工费等,还有330万元的纯收入。
阿鲁科尔沁旗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人工种草面积要达到100万亩。
影像4 陈丽霞和她的羊儿们
地肥水美上规模;地肥水不美,靠人工节水也能上规模;那么,地不肥水不美的地方呢?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伊和高勒苏木宝力格敖包嘎查牧民陈丽霞家只有2240亩草场,按草蓄平衡来算养不了多少羊,怎么办?夫妻俩一合计,去年换了个“活法”:除了留下基础母畜,大羊全部卖掉,然后他们向旗里申请了一处棚圈项目,专门搞起了羔羊育肥。从4月份开始,他们把首批420只羔羊集中育肥,短短两个多月,那些羔子大多长到了六七十斤,少的每天增重七八两,多的达到一斤左右。“那些羊都是我从羔子开始一点一点补饲的,平均每只羊比不育肥的多卖300多块钱。”陈丽霞的账算得很精。
紧接着,夫妻俩从7月中旬开始,把从亲属那里收拢到的460只当年羔子如法炮制,育肥约50天左右出栏,每只平均都在1150元左右!初尝育肥甜头的陈丽霞还没有等到第二批育肥羊出栏,就又提前张罗着为育肥第三批羊做准备。他们用出售前两批育肥羊的收入,按照当地市场价格开始在周边牧户中收购羊羔,到了9月中旬,第三批羊的育肥期又开始了。陈丽霞兴奋告诉记者,育肥这条增收路她越走越有信心,她的目标是一年育肥5000到6000只羊。
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陈丽霞挖掘出了出人意料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