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的力量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这意味着,把小畜养成大畜只是完成了生产过程,出售的是初级产品,而要在此基础上赚取更多的利益,就必须进—步搞深加工,让相对独立的饲养、育肥、畜种改良、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影像12 房占海精心为牛填料
在通辽市的科尔沁左翼后旗好力宝嘎查,养牛户房占海有着同样的感受。如今的他每年可以养两季牛,一头牛6至8个月就可以长到450公斤的收购标准。每头牛收购价大约1万元,可以带来大约2000元的盈利,每年纯收入有20多万元。房占海说,这主要源于龙头企业的拉动。
从2002年7月开始,他和通辽市科尔沁牛业公司签订合同,相比散养户,价格稳定,养牛有了保障。为了保证每一头牛的质量,科尔沁牛业公司对养牛户的选择非常严格,必须达到公司的要求才与之签订合同。在确立合作关系后,公司向合作户提供担保、推荐相关金融机构的惠农贷款,并提供部分贴息。房占海介绍说,每年公司还定期举办一两次养牛技术讲座,由专家向农户讲授关于实用技术、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定期到育肥牛场进行鉴定、打耳标、建立登记档案。在屠宰前,公司还要对牛进行检验,避免有瘦肉精的牛流入工厂。每一头牛通过检验,养牛户还能得到50元的补助。
2013年6月底,通辽市科尔沁牛业公司年产20万头肉牛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在国内首次引进了智能化剔骨分割包装生产线,不但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将产品追溯、质量控制、生产管理、订单管理、仓储物流等方面有机结合,保障了食品安全,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全年的牛肉产量仅为680万吨,平均每人每年不到5公斤,市场缺口每年至少在300万吨。因而,对于处于黄金畜牧业带上的通辽市而言,肉牛养殖业前景一片光明。目前,通辽市正大力推进4个10万头肉牛加工项目,力争使养殖肉牛成为富民增收的项目。
影像13 乌海的葡萄酒庄园
乌海市的葡萄产业在龙头企业汉森等公司的带领下,目前形成葡萄生产、加工、贮藏、流通产业链条,葡萄酒工业在自治区甚至全国也小有名气,全市涉及葡萄产业的企业30多家,葡萄酒设计产能2万多吨,产能达到7000多吨。以葡萄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成为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葡萄园、葡萄酒庄、葡萄街、葡萄酒博物馆等30多个葡萄主题文化旅游观光活动,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9亿元。一串小小的葡萄串起了一、二、三产业,整条产业链年产值达3亿元。
产业化带动,链条式牵引,专业化服务,最终还要与龙头企业绑在一起,在市场风浪的搏击中壮大成长。
(记者巴依斯古楞、徐永生、皇甫美鲜、韩继旺、于海东参与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