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网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要让“身正”的官员敢于向敲诈说不
内蒙古新闻网  15-04-13 09:22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4月10日,一起“旧案”将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胡某某(副厅级)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当天,安徽一家媒体报道,两年前,胡某某收到骗子的PS艳照敲诈信后,向对方汇了20.5万元钱。从而引起社会对胡某某的关注与质疑。

  既然不是“艳照门”,为什么还要向敲诈者汇款20.5万元?据胡某某说,他这样做是怕“惹火烧身”,害怕此类照片发到网上,不明真相的人会将其推上风口浪尖,质疑、谩骂将铺天盖地而来,不仅会毁了自己的前途,更会毁了家庭的稳定。抱着“息事宁人”的心态,他乐于“舍财免灾”。

  政府官员为何“怕事”到这种地步?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我们要反思网络舆论是否总是理性的。当在网络上出现某官员“艳照”、“小三”等信息时,往往会出现一种群体性的盲从行为。很少有人愿意去分辨信息真假,便随意在网络上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侮辱性的言论,甚至采取所谓的“人肉行动”,把某官员的隐私全部公之于众。

  如果最终爆料属实,这些网民就会说,“我早就知道是这样”;如果爆料不属实,他们就保持沉默,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从未想过如果冤枉了好人,导致“好官”的前途受损,家庭破裂,自己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绝不否认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抵制恶意诽谤、造谣抹黑、人肉攻击等网络暴力。网民公开发表意见的时候,应注意文明表达,不要把正常的网络舆论变成“网络暴力”,甚至变成“杀人凶器”。而作为比普通群众掌握更多话语权的“大V”们,更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倡导并建立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第二,在“曝光门”面前,纪检监察机构既不能偏袒涉事官员,也不能盲目相信网络曝光,一切都必须从证据和事实出发。既要重视群众对涉事官员的举报,坚定不移地同违法官员作斗争,也要注重维护清白官员的名誉。

  因此,在要求政府官员自尊自爱、持正守廉、阳光履职的前提下,还要建立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健全完善处理举报信息的规章制度,政府官员才能在受到敲诈要挟时不再犹豫,第一时间拿起电话报警,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安徽一官员被PS艳照敲诈后汇款20万元:知道是假却怕炒作

  胡某某说当时也想过报警,但报警并不能阻止对方把照片发上网。“我当时报警的话,没有什么线索交给公安,公安破不了案,也证明不了照片是假的。”胡某某说,当时他找朋友商量了这个事情,决定先汇钱给对方,等获取对方电话等线索后再报警。虽然20.5万元不是小事,但胡某某说当时考虑到艳照上网的影响,他还是选择了汇款。相隔约2个月后,骗子再次向他索要30万元,他选择了报警。(若愚加壹)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人勤春来早 绿化早...
乳业博览会开幕
夕阳乐园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鸟类的天堂
文化墙上的故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