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网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教授不会做奥数题”背后的思考
内蒙古新闻网  15-04-13 09:25 打印本页 来源: 广州日报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国家两弹一星专家黄吉虎给热衷为孩子报班的家长们泼了一盆冷水。这位1958年的浙江省高考榜眼、数理化全科满分的高材生表示,小学有些题目,别说孩子做起来困难,就连他自己都做不出来。

  中科大教授不会做小学奥数题,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近年来网络上屡屡出现一些小学生的暑假作业、乃至幼儿园面试“神题”难倒一大片成年人的景象,这说明我国孩子的教育难度相比起年纪,确实有点不相称。红了几十年的奥数,近年来虽有降温的迹象,但一直以来就是青少年教育超难度的典型代表。其实奥数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让一些有兴趣有能力的孩子通过奥数来发现数学之美,投身科学道路,本是一件大好事。但奥数的问题主要是理念和实际执行中出现了偏差,本来是作为启发兴趣之用,但却染上了过多的功利色彩:大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兴趣才上的奥数班,而是为了获得竞赛名次以保送名校;社会上一些奥数培训机构,也完全不把启发性、创造性作为教学重点,而完全是为了解题而解题,找套路、给公式,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仅没有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反而使得一些有天分的学生认为其枯燥无味,早早放弃了对数学钻研的追求。

  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早已备受批评,其中遭诟病的一点就是培养出的“考试机器”太多,创新型人才太少。其实归根结底,就在于中小学教育方向走偏,过于强调考试结果、成绩优劣,而不考虑塑造学生的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性格在青少年时期完成定型,应试教育体制只给学生提供唯一的“正确答案”,学生的任务也只是需要知道“正确答案”即可。这样一路走下来的学生,哪怕从名校毕业,顶多也只能做好重复性劳动,却无法从事创新型劳动。

  从宏观上看,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必须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在创新能力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培养出更多不走老路、爱闯新路的创新人才。因此,在青少年教育阶段降低学习难度,转而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重点,或许今后中小学的考试不再需要用分数作为敲门砖,一项发明创造、一个田野调查等等都能让孩子上名校,才能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从应试轨道转到创新轨道上来。(张涨)

[责任编辑 王美花 ]

培育脱毒马铃薯
接春羔
人勤春来早 绿化早...
乳业博览会开幕
夕阳乐园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鸟类的天堂
文化墙上的故事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