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这个村人均收入凭啥超2万?
 

  原标题:这个村人均收入凭啥超2万?

  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采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梨花镇的东壕赖村。村民们关于贫困的回忆,正在被越来越富裕的日子悄悄抹去。

  “村民们的收入怎么样啊?”大伙儿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此。

  村支书乔屹基的回答着实让人大吃一惊:“我们村人均纯收入能超2万元。”

  “是全区平均数的两倍,不可能吧?”

  看到大伙儿一脸的质疑,老乔乐了:“没啥不信的,这是事实!”

  老乔,这位自治区劳模领着大家边看大棚边介绍,生动地讲述了东壕赖村摘掉“穷帽子”的故事。

  “没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就没有东壕赖村的今天。”老乔说。

  原来,从2011年起,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开展了中低产田改造,目的就是实现土地提质增效。东壕赖村有了40多万元的资金扶持,先后建成设施蔬菜基地35亩,老乔带领村民们一改过去的传统种植,在大棚里先后种植了彩椒、西芹、茄子、香蕉葫芦等精细蔬菜以及反季节马铃薯。那一年秋天,村里出售了3茬大棚蔬菜,彻底结束了卓资县蔬菜消费全靠外地调购的历史。

  好的开头,让村民们干劲儿十足。也就在这一年,老乔组织村民们成立了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05户农民以土地入股。

  接下来的2012年,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又投入资金147万元,支持富民合作社落实设施农业种植面积522亩,对项目区土地进行了水利、电力等基础设备方面的建设和改造。

  这一年,村里的大棚马铃薯、蔬菜开始批量销往呼市、鄂尔多斯市、山西大同和北京等地,每亩纯收入升至4800元,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

  村民李玉泉说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时,声音略有些颤抖:“政府给咱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过去那干巴巴的地,种啥也就是凑合过日子,现在不一样了,一亩大棚的收入比过去十亩旱地还多!”

  老乔接过话头儿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这改‘田’为‘棚’,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提高了产量和收入。”

  种大棚富了东壕赖村,也富了在这片土地上辛苦耕耘的村民们。从每年3000元的低收入,到人均2万元的纯收入,他们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

  记者了解到,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支持下,如今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已经达到30万亩,土地的产出率比过去旱田种粮高出12倍。

  东壕赖村人均收入凭啥超2万元?秘诀在于:项目扶持,土地由低产变高产;打时间差,蔬菜卖上了好价钱;重基础和巧种植。(王国英)

[责任编辑 魏佩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花海醉游人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