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通辽新闻   
通辽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综述:最美的风景
内蒙古新闻网  15-04-22 10:26 打印本页 来源:通辽日报 
 

  “阿姨别走,我还没给你化完妆。”4月11日,通辽爱心公益平台的爱心人士到通辽市丑小鸭特色教育学校回访,在与孩子们互动时,榴柳对她的资助人爱尼香奈儿婚纱摄影公司负责人黄总说到。孩子发自内心的挽留,让在场的爱心人士禁不住潸然泪下……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在感动他人的同时,也感动着自己。

  近年来,我市志愿服务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建机制、抓队伍、创品牌”为工作主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实力通辽、活力通辽、美丽通辽、幸福通辽助力添彩。

  夯实基础,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人们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我市努力夯实志愿服务工作基础,用制度化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的任务分工》《2014年通辽市“德润草原文明之行——学雷锋志愿服务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关于加强全市志愿者注册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街道社区广泛开展“菜单式”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等,通过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全面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发展,增强志愿服务的影响力。目前,我市已建立起“市文明委统一领导、市文明办牵头抓总、各部门合力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组织体系,各旗县市区都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各有关部门都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所有街道社区都设立了志愿服务工作站;已有1个组织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1人荣获全区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者称号,1个活动被评为全区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活动,1个组织荣获全区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截至目前,我市注册志愿者已达62272人,占主城区常住人口的12.5%。

  突出重点,志愿品牌做亮做响

  “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全区志愿服务优秀集体”,这些荣誉同属于科尔沁区暖情行动志愿服务队。2010年,科尔沁区铁路街道办事处赢得辖区单位——通辽实验中学的支持,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暖情行动”,动员200多名党员、团员、干部、低保户成为社区志愿者,为空巢老年人提供义务清洁、理发、修理等服务;先后组织3000余名学生志愿者走进299户“空巢老人”家中,为老人读报、搞卫生、听老人讲故事,开展“接力式”的关爱活动;发动辖区个体工商户踊跃参与,关爱空巢老人,为老人提供生活便利。通过三个层面的“立体服务模式”,将社区打造成了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按照“一旗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目标,各旗县市区创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如科尔沁区暖情行动、科尔沁区出租车爱心志愿服务队、通辽义工协会、霍林郭勒市学雷锋爱心救助会等。科尔沁区出租车爱心志愿服务队连续14年组织出租车义务接送高考学生,累计有10280辆出租车参加这一志愿服务活动,接送考生达85000余台次。

  完善体系,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

  我市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创城”的重要内容,编写了通辽市志愿服务制度手册,提出了每月一主题的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了“德润草原文明之行——学雷锋志愿服务在行动”主题实践活动、“守望相助、奉献爱心”圆梦大学捐赠活动,40名内蒙古民族大学贫困学生接受了“一对一”捐助。联合蒙通惠购爱心企业联盟举办了爱心助学活动,我市7所中学的50名贫困学生接受了50名企业家的资助,资助金额5万元。携同内蒙古广播电台及通辽义工协会共同举办了“心手相连,情暖草原——实现儿童微愿望”大型公益活动,60名志愿者为20名来自各旗县市区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实现了微心愿。由文明单位发起的通辽爱心公益平台成立20天时间里,注册志愿者就达到1951人。

  “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在通辽大地广为播种、开花、结果。哪里有困难、哪里需要帮助,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已经成为通辽文明的象征,正在用行动传递正能量、传送爱心、传播文明。(沙丽伟)

[责任编辑 哈丽琴]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