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市场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吸纳流动商贩入场经营,缓解主次干道市容市貌管理压力,还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放心的日常采购环境。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首府部分便民市场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有的甚至关门歇业。
采访内容:部分便民市场受冷遇
采访地点:呼和浩特市
采访对象:市民、便民市场负责人、城管部门、经济学家
【语录】
市场内干净整洁,有充足的停车位,商品还有多个部门把关,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就是这样一座市场也敌不过马路市场的冲击。
——玉泉区便民综合市场负责人牛乐义
执法人员在执法行动中还不断引导马路摊贩进入便民市场,合法摆摊。
——赛罕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张碧华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或者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帮助便民市场提升服务,吸引消费者。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
【反映】玉泉区便民综合市场关门
近日,家住石羊桥路俪城小区的李女士向本报反映:“前段时间的一天早晨,我锻炼完身体去便民市场买菜,谁知市场的大门却上了锁,里面一个人也没有。从附近商户处打听得知,这座市场停业了。”李女士说,以前,她和家人经常到玉泉区便民综合市场购买蔬菜、肉食等生活必需品。在她看来,这座便民市场内除了销售的货物新鲜干净,质量有保障,购物环境也不错。相比路边的流动摊贩,在这里购物要放心得多。
家住玉泉区便民综合市场附近的杨先生也向记者反映了同样的问题。据他介绍,这座便民市场是附近唯一一座大型综合便民市场,自从2012年运营以来,极大地方便了附近居民。现在市场关闭了,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几年前的生活,又得去找路边的流动摊贩买东西。
【调查】两个市场大不同
情况是否如居民所说?6月8日18时,记者来到了位于玉泉区石羊桥路原三里营酱油厂院内的玉泉区便民综合市场,看到两个门均上了锁,透过玻璃向里看,大厅里的摊位已经撤走,只剩下一些柜台、桌子以及广告牌。而在一扇玻璃窗户上,仍然张贴着招商热线电话号码。拨通该号码后,记者表示要租个摊位,一名男子在电话中表示,这座便民市场已经关闭了,至于以后开不开,现在还不得而知。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位中年妇女拎着购物袋来到这里,看到大门上锁后显得非常失望。攀谈中记者得知,这名中年妇女家就住在附近,今天打算来买点调料。“离这里不远的三里营西路上有一个马路市场,都是流动摊贩,每天的这个点儿人很多,我估计是那里影响了这座便民市场的生意。”她告诉记者。随后,又有几位市民先后来到这里,看到大门上锁后,均摇摇头离开了。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随后在附近的三里营西路上找到了居民所说的马路市场。在这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两侧,多家摊贩正在摆摊做生意,以卖蔬菜、水果、熟食等为主,叫卖声不绝于耳,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购买。由于此时正值下班高峰期,该路段的交通非常拥堵,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全部混杂在一起。不仅如此,这里的卫生状况也较差,地上随处可见菜叶子、包装纸、塑料袋等垃圾。记者注意到,在与三里营西路相接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的两边同样占满了流动摊贩。
【说法】马路市场冲击大
6月9日下午,经过多方联系,记者在玉泉区兴隆巷街道办事处四里营东社区见到了玉泉区便民综合市场的负责人牛乐义。据他介绍,玉泉区便民综合市场由个人投资,玉泉区政府批准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由呼和浩特市华泽便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该市场营业面积为1400平方米,投资500多万元,可容纳商户70户,于2012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
说起已经关门的便民市场,牛乐义仍心有不甘。“市场内干净整洁,有充足的停车位,商品还有多个部门把关,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就是这样一座市场也敌不过马路市场的冲击。”牛乐义说,2012年开业时,市场内有60多户商户,然而受到附近马路市场的冲击,顾客越来越少。到了今年,商户只剩下10多户。由于收取的租金不够还贷款,市场最终在4月份关闭,这10多户搬到了附近的一座市场内。
采访中,一些流动商贩表示,之所以不愿进便民市场,主要是承担不起最初的入市费用。而一些市民则表示,相比便民市场,马路市场的菜价更便宜,选择性也更多。对此,牛乐义表示,便民市场不是一入场就要交费,商户可以先入场经营,等盈利了再核算费用。同时,商户一年交纳的租金中包括管理费、卫生费、采暖费、水费、电费等,相比户外,经营条件要优越得多。此外,便民市场是正规的市场,入场的商户要办理营业执照、健康证,交易时也不能缺斤短两,这些对消费者都有保障。
对于该便民市场的下一步计划,牛乐义说:“希望相关部门能合理规范引导马路市场,以便让正规的便民市场实现正常经营。但是在目前情况下,已经不可能再开便民市场了,我们会尝试联系一些展销生意。”
【现状】一些市场生意冷清
除了玉泉区便民综合市场,其他便民市场的经营状况如何呢?6月10日,记者来到位于赛罕区人民路的山丹便民市场,看到偌大的院内空空荡荡,仅在北口入口处有10余户商贩,院内设有20个左右的绿色棚架,皆无人经营。在该便民市场内,生意最好的几个摊位都位于市场北口,售卖的产品多为生鲜蔬果等。“棚架空了很久了,摊主都干不下去,地段太靠里了。”市场内一位水果摊老板告诉记者。
“市场外面的流动商贩太多了,很多居民就不愿意进市场买东西。马路摊贩把我们的生意都抢走了。”日前,团结便民市场的商户徐先生向本报反映。6月10日11时,记者来到位于新城区迎新中路的团结便民市场,看到市场所在的小巷周边有不少居民区,商铺也较多,有个别小摊贩临街摆摊,大声吆喝,非常热闹,然而走进团结便民市场却看到,不少摊位前没有顾客。
“我家的摊位比较大,足有16平方米,一年摊位费在2万元左右,每个月还要交100元左右的卫生费。”一家调味品摊主告诉记者,由于附近并无大型调味品商铺,他的生意很不错,不受马路摊贩影响,但其他卖生鲜、生活用品的商贩就不如他了。记者注意到,团结便民市场内除了设有肉摊、菜摊,售卖生鲜蔬果外,还有商贩售卖脸盆、拖布、鞋等生活用品,这些售卖生活用品的摊位都比较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