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社保:精细服务 是为了群众满意的笑脸
 

  班布拉:违反原则的事情一件也不能干

  班布拉1979年1参加工作,1995年5月入党,1993年2月调入兴安盟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工作。20多年来,他一直工作在社保一线工作,把全部的心血、汗水都倾洒在所热爱的社保事业上。

  2011年7月,自治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五险合一”系统,时任征缴管理科科长的班布拉对电脑知识并不擅长,为此,他白天办业务,晚上下班后顾不上回家吃饭,坐在电脑前对着学习笔记和使用说明书,一字一句地在电脑上练习巩固。50多岁的他不顾颈椎和腰椎的疼痛,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新软件的使用,比一些年轻同志掌握得还要熟练扎实。同事都开玩笑地说:“班布拉,真不赖啊,学起新知识来,一点也不比刚毕业的大学生差啊。”2014年,一位老人带着一位30多岁的女士来到他的服务窗口,拿着工资卡咨询问题,情绪有些激动。突然,站在旁边的女士挥拳打向班布拉及身旁的工作人员。班布拉询问得知,原来,老人因为没领到当月的退休工资,其患有聋哑病的女儿以为老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就出手打了工作人员。班布拉耐心地解释是由于老人没有按时办理生存认证手续影响了退休工资的发放,并为其办理了生存认证手续,最后,老人带着歉意和满意离开了。生存认证是保障社保基金有效使用的重要环节,班布拉积极简化业务办理流程,严格政策落实,严把生存认证关。期间不乏有亲朋好友、同事领导讲情游说,他都没能让感情过了原则这一关,他说:“生活中我们是朋友,你们有困难我会全力帮助,但工作中违反原则的事情我班布拉一件也办不了!”。

  班布拉以热忱周到的服务、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人。2014年初,他所在的兴安盟社保局五险合一窗口被人社部评为“2011—2013年度优质服务窗口”,他本人连续多年在年度考核中评定为“优秀”,并在2014年被记“三等功”。

  高天辉: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探访

  海勃湾退管中心承担着原神华集团海勃湾矿业公司移交的近5000名离退休人员和工病亡遗属的服务管理工作。服务对象群体年龄普遍偏高,存在各种各样现实困难的弱势群体多,工伤人员多(1200多名工伤),历史遗留问题多。

  作为有26年党龄和党务工作经历,同时担任海勃湾退管中心党委书记和主任的高天辉带领海勃湾退管中心一班人经过反复认真探讨,明确了工作思路:坚持辖区走访责任制,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探访,每年中心工作人员累计走访服务对象家庭都达500户次以上;坚持“首问负责制”,只要服务对象来中心咨询或办理业务,第一个接待的工作人员不准推诿,即使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要做到引导到位;坚持文明规范服务,融洽服务关系,牵头组织制订《海勃湾退管中心文明服务规范》,简化养老、工伤业务办事流程,对高龄、行动不便的离退休人员都提前摸清底数、上门认证。同时,高天辉积极重视和加强离退休党组织建设,在工作中做到了3个注重:注重健全和理顺党组织的设置根据离退休党员在职时的工作单位和现居住地等综合情况;注重依靠制度推动离退休党组织建设;注重创新形式,丰富离退休党员活动内容。

  多年工作中,高天辉心怀敬老之情,以情感人,受到群众高度评价,推动了海勃湾退管中心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鲍国新:把惠民政策落在实处

  鲍国新,40岁,中共党员,现任突泉县社保局党总支副书记。作为一名年青的领导、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履行着一位年青书记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突泉县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自治区试点之一,全盟唯一一家,周边旗县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在上级批复定下为试点县后,分管新农保的担子落在鲍国新身上,当时,社保局机构、人员、经费都无从谈起,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为把这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落实好,盟里县里乡下,鲍国新亲自跑,摸情况,搞协调,大到实施方案的起草,小到宣传单、登记表的立项设计都亲力亲为。终于,2010年1月26日,新农保试点仪式在突泉县正式启动。随后,鲍国新带队对全县12个乡镇188个村,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走村入户宣传,终于把新农保的机构链条铺到了乡镇村屯。2013年,突泉县实施“五个一”帮扶工程,鲍国新被任命为四海村驻村书记。他长期驻守在四海村,与四海村民同吃同住,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企业,加大项目、资金倾斜,依托帮扶乡镇统筹发展意向,调动帮扶村民建设村庄、发展致富积极性,集中力量解决四海村组织建设、基础设施、集体经济、扶贫济困、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最终,四海村焕然一新,新建了300平方米村部主体房屋,150米延长米围墙,1000平方米文化大院,2000平方米文化广场;打机电井105眼,新增灌溉面积10500亩,做到了全村12400亩耕地水浇地的全覆盖;发展养羊户10户加入合作社,建设棚圈1000平方米,养羊500只;投入120万元,建设投入使用信号基站一处。

  他所做的一切人们都看在眼里,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二哥”。他的个人努力也得到组织上的极大认可,并于2012年7月被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党务工作者。

[责任编辑 魏莉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村庄换新颜 大葱十里香
让爱在奉献中永恒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