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媒体文萃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捞车牌赚外快丢人吗?
内蒙古新闻网  15-07-29 11:58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武汉市汉阳区黄金口工业园一路口工地门前,挂了一串汽车车牌,有十几副。73岁的李爹爹说,这些车牌都是前几天下大雨被冲走后,他在齐腰深的污水中摸回来的。他捞车牌赚外快,成交价大都在三五十元,最贵一副车牌收了100元。他强调,出水后双腿痒得厉害,身体牺牲也不少。不过,这事儿还是引发不小的争议。

  这是很诡异的一件事:有偿家教不丢人,医疗红包不丢人,耍蛇的“大师”落马也不丢人……偏偏是捞车牌赚外快的老人,反倒需要在道德层面接受诸多拷问。

  当城市开启“看海模式”后,车与艇就傻傻分不清。在大雨里泡一会儿,车牌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类似“北京车主暴雨夜捡到18张车牌”等新闻,成了梅雨季新闻版的惯例。捡到车牌怎么办?一种是“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一种是坐待失主上门领牌。不过,这都是捡到后的道德选择。李爹爹之于车牌的关系,不是捡到,而是捞到——是主动在“齐腰深的污水中摸车牌”。当然,车主与之并无契约关系,对于李爹爹的捞车牌行为,适当给予保管费又或者一毛不拔,都可以依法要回自己的车牌。

  真正值得警惕的,倒是抽象的道德牌坊主义思维。在中国的传统道德观中,义不容利,就像法不容情一样天经地义。好像在道德范畴谈钱,是很伤感情的事。结果呢,道德成本被人为规避,道德行为越来越像沉重的枷锁。人人都是空谈家,人人都有小九九,道德在神龛上被膜拜,而不是在生活中被践行。就像污水里的车牌,宁可被风吹雨打去,宁可逼着车主花更大代价去重装,也见不得小成本的道德感谢既维护公共利益最大化,又褒赏了李爹爹的捞车牌行为。

  当道德诘责涌向“捞车牌赚外快”行为的时候,不能不提“子贡赎人”的故事——鲁国律法规定,凡见到鲁国人在他国沦为奴隶,自己垫钱将其赎回的,可领赏金报酬。很多鲁国人因此而获救。子贡也赎回一个鲁国人,却不去接受赏金,大家称赞他重义轻财,孔子听了却十分窝火。为什么呢?孔子认为,一旦大家觉得领回奴隶而不应该领取报酬,那么,迫于这种道德压力,最后就是没人愿意去掏钱救人。最新的消息称,迪拜推出的新法律规定:拾金不昧者可按情况获得失物价值10%的奖励,奖励最高不超过5万迪拉姆(约人民币8.5万)。若失物1年内无人认领,拾金不昧者可得所拾全部。这样的制度设计,总比逼人行善更有感召意义。

  拾金不昧固然要表扬,“捞车牌赚外快”也不丢脸。这,才是生活之常态、道德之常态、法律之常态。文/邓海建

[责任编辑 张睿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套马汉子
夏天到草原来看云
油菜花田赏美景
中蒙油画展开展
欢乐草原行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油菜花开
盛夏草原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