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在松山区穆家营子镇丁家地村村民孙淑梅的药材地里,绿叶紫花的桔梗长得正盛。在药地里除草的孙淑梅告诉记者,以前听说药材种植赚钱,自己就想种上十亩,但因前期种子、肥料的投入成本太高,一直没能如愿。去年,金融扶贫贷款的“东风”帮她圆了这个梦想,她贷款种的十亩药材,年末迎来了大丰收,不仅偿还了贷款,还净赚七千元,今年,她又借了3万元扶贫贷款,种了15亩药材,心里盘算着:“等赚了钱,就盖新房,给儿子娶媳妇。”
一直以来,药材种植和肉羊养殖在丁家地村颇具群众基础,但资金短缺是制约村民脱贫致富的瓶颈。是金融扶贫贷款这一“杠杆式”扶贫方式,引燃农民自身“造血”意志,真正实现“授人以渔”,从根本上激发了农民脱贫致富新动力。2014年,该村66名种植户申请到金融扶贫富民工程贷款250万元,村里的药材种植面积增加到3000亩。同样受益的还有村里的24户养殖户,他们共申请到120万金融扶贫贷款,丁跃武就是其中一个,他用贷款翻建加固了羊圈,还新购进了50头小尾寒羊,肉羊的数量增加到150多只,现在收益稳定,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如今的丁家地村,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据丁家地村党总支书记胡中麟介绍:“去年村民用扶贫贷款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收益明显,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在此基础上,2015年,还将有45户村民获得200万的资金扶持,更多的群众将从中受益。”记者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