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回民区以“建管并重、以管为主”为理念,把“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作为城市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卫、创城为契机,坚持民生优先、基层优先、服务优先,着力推进城市管理创新。在城市管理上,回民区重点依托“三化”,着力打造建设幸福城市、宜居城市。
资料图
城市管理精细化。在城市管理上,回民区对城市管理系统作进一步细化、改进、提升、优化,运用标准化、程序化、数据化、科学化的手段,使城市管理的每个环节精确、高效、协同及持续运行,让有限的管理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
城市管理数字化。完善指挥决策体系和日常执法管控模式,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日常管控水平,建立无缝隙数字城管网络,实现决策执行、管理评价、街面监控、现场执法等系统化、标准化、数字化。打造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以区城市管理视频监控系统为平台,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监管、控制和执法效能。以区指挥中心控制平台为载体,向街道、社区延伸,形成区、街、社区联网,提高城市管理案件处理效率,多层次、多时段、全方位落实督导、管理、纠偏、处罚措施,形成网格化巡查体系。
管理质量标准化。充分发挥好环卫保洁质量管理体系作用,完善内部监督考评制度。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执法程序,实现城市管理流程的最优化和城管执法失误的最小化。抓好主干道城市管理样板路建设,提高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水平和质量,建立健全户外广告和招牌管理制度、完善城市夜间灯光环境建设。以人为本,提升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加强城市管理配套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方便社会各方经常性参与城市管理,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不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环境卫生管理,提升了城市品位,全力营造了文明、繁荣、和谐、整洁、有序、畅通的宜居环境,促进了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十二五”时期,回民区取缔16处马路市场,清理迁移了所有城区内的废品回收站和旧货市场;新建和改造11个大型便民市场、10个棚架式便民市场;规范了广告和店招牌匾,新建16座垃圾转运站和12座水冲厕所,更换了辖区74条小街巷的路名牌;创建10条“门前三包”示范街;成立了静态车辆管理办公室,规范了6个机动车停车场,对辖区公共用地施化了3850个提车位;市容环卫工作有新突破,全面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了100%,使居民生活环境舒适度大幅提升,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提上了新水平。同时,投资3900万元,启动实施了“智慧回民区”项目,横向覆盖9个委办局纵向包括区、街道、社区三级综合指挥中心,全面实施城市智能化管理,基本实现了城市管理反应敏捷、高效精确,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实现服务延伸至基层、管理细化至网格,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强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机制,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在继续实施“十二五”以来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回民区将再建20个便民市场,完成辖区内70条小街巷的综合改造,完成所有街道门头牌匾的整治纠错工作,并通过增加城市管理便民设施、便民渠道、便民服务,建立服务型城市管理,让群众在享受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逐步规范自身行为,使城市管理和市民行为更符合“绿色发展、善治祥和、和谐幸福”的城市发展要求。(通讯员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