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是测评城市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深入开展了法治宣传教育、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公正司法、依法行政、法治监督以及强化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等,在全市基本形成完善的法律服务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呼和浩特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图片来源网络
市民温先生对于呼和浩特市司法环境的改善深有体会,他9月份刚刚打赢了一场官司,温先生告诉记者:“这几年呼市的普法宣传、法治建设工作都很积极、广泛,构建法治社会,人人要守法懂法用法,现在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了,遇到问题,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且呼和浩特这几年的法治环境变得更好了,负责办理我的案子的主审法官工作特别细致,办案效率也很高。以前觉得打官司费时又费力,现在看来,走法律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在呼和浩特市多家公园、社区、街道等场所,经常能够看到法治典故、名人感悟等丰富的法律知识、法治元素,或刻在古典灯柱上,或挂在景观长廊上,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休闲中,人们受到了法律意识的熏陶感染,接受着法治文化的潜移默化。
在乡村、广场,经常能够看见普法志愿者们在为群众答疑解惑,宣传法律知识。这样的志愿者队伍里有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及行政事业单位、教学机构、社会团体等人员,其中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在协助社区、乡村开展法制教育、培育法治精神、解决法律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市司法局副局长安慧云最近正忙着呼和浩特市的“六五”普法的验收工作,对于呼市整体的法治环境、法治建设工作,她最有发言权。“我们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发现我们这个城市整体的法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法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发挥着作用,这与呼和浩特市这几年对于法制宣传的大力推广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安慧云告诉记者,这几年全市的司法部门,通过建立网站,开设政务公开专栏,设置举报箱、投诉电话、网上监督平台等措施,规范行政行为,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援助与服务。坚持司法为民,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加快推进司法公开,探索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体系,增进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了解、信赖和监督,使司法部门成为展示现代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
众所周知,法治建设是一个城市法治水平的体现,是法治社会成熟与否的标准,是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本市创建文明城市进程的加快,法治环境建设在创建文明城市战略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正所谓高楼大厦能为城市强“筋”壮“骨”,良好的法治环境能为创建文明提“神”补“气”,能为赢得“全国文明城市”金质名片吹氧助燃。(马幺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