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王军在村里当蔬菜经纪人,小日子过得也算安稳。可由于持续的干旱,村里的老井都干了,农民得到村外拉水吃。村里的土路一到夏天泥泞难走,外边的车进不来,村里的菜也运不出去。吃水难,行路也难,王军一直想搬出这个山旮旯。
2013年,王军举家迁到林西县城定居。他租了80平方米的平房,干起了收菜、卖菜的老本行。在县城,他结识了20多个外地收菜的“老客”,一时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一年半后,王军回老家苏泗汰村收菜时发现,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都快认不出来了。
2014年,林西县推行“十个全覆盖”工程与移民搬迁工程相结合的模式,打造了苏泗汰“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村。村里把生态移民、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投入1500多万元,新建房屋137户,发展温室大棚86栋,新建羊舍10800平方米。县里还招商引资,在村后山坡上建了40兆瓦的光伏电站。
山上光伏发电,山下种菜、养羊,村里街巷一新,这样的巨变让王军后悔两年前做出进城的决定。2014年10月,王军决定返回老家,和乡亲们一起享受“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成果。现在王军在移民新村已经有了三分地的小院,60平方米的新房,他只花了1万元钱就喜迁新居。
“你看这街巷硬化的,就是光着脚丫子也踩不上泥!”有着城里生活经历的王军,在村里找到了一种住近郊别墅的感觉。在王军眼中,村里的日子比城里还滋润,村里的卫生室、文化室、超市、便民服务中心一应俱全,看病、购物、办事、娱乐都很方便。更重要的是村里的空气比城里新鲜,住着特别舒心。
“现在村里的产业多,我们就业的机会就多,可以说是八方来钱!”王军算了一笔账:今年他作为劳务经纪人,组织村民给光伏电站擦太阳板、割草就挣了2.5万多元,在村里“十个全覆盖”的绿化、硬化工程中施工又挣了2.5万多元,家里又出栏100多只肉羊还挣了1万多元,一年下来毛收入就有6万多元。
王军是个种菜、养羊的好手,他还热心地为村民做起了义务技术指导员。他每周都要到大棚、羊舍转上一圈,为大伙解决技术难题。老王介绍,现在村里形成了大棚蔬菜、肉羊育肥和光伏发电三个主导产业,农民种养业和打工的收入,每年人均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如今,村里几个多年单身的光棍汉都相继娶上了媳妇。
先是要进城,后是要返乡。农民王军的人生经历,是林西县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前后变化的一个缩影。2014年至今,林西县已整合各类资金5.34亿元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全县103个行政村有83个村和3个国有林牧场实施了全覆盖,完成三年任务的80%以上。
“没有产业做支撑,新农村建设就是一次性的盆景!”县委书记程俊孝介绍,下一步县里要按“一村多品、一村一品”的原则,发展村里的致富产业。目前,大井镇中兴村红松果林、林下笨鸡养殖、育肥羊三个产业正方兴未艾,新城子镇七合堂村果树产业已日渐成形,大营子乡土庙子村的露地蔬菜产业已在当地小有名气。 (图片均由李稳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