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赛播音台,马上给您说一段儿。全国两会,各样利好消息不断传来,大家都觉着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了。挣钱的事儿说过了,今天,小赛跟您聊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事儿。
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播电视传输覆盖、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已基本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从2012年8月起,我区启动实施“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互联网、WiFi和3G网络走进了牧民们的家中。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乌日才胡说:“网络覆盖后,牧民们还利用下载资源解决过牛羊生病的难题呢。”
2014年,自治区确定了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内蒙古博物院、通辽市科尔沁区等16个地区和单位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无论你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精神食粮,都要保障。
2016年,自治区下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区范围内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生活,不光是我们的权利,还要成为我们的福利。
说起这些成绩和规划,小赛激动得直想“点赞”呢。不过,在我区一些边远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规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协调、不同步等问题。
就拿巴彦淖尔市来说吧,全市170多万人目前仅有一座专业剧场,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起来的,该市7个旗县只有两个旗县有小剧场。这种状况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巴彦淖尔市民族歌舞剧院副院长姜兰的关注。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带来的建议就是希望进一步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盟市、旗县(市、区)的专业剧场、非物质文化陈列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
这事儿靠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我国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有政府做主,公共文化服务一定会好戏连台。“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必须的!
好了,各位朋友,小赛今天跟你就聊到这里了,咱们明儿见。(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袁耀娟 编辑:张文静 制作:王志伟 配音:谭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