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域点睛 地方时评 呼和浩特 包头 鄂尔多斯 呼伦贝尔 赤峰 通辽 兴安盟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要闻 > 赤峰新闻 正文   
阿鲁科尔沁旗用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 4716名贫困农民当股东拿红利
内蒙古新闻网  16-07-20 16:31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盈丰种植合作社葡萄基地。 记者 徐永升 摄

  吴景春是阿鲁科尔沁旗先锋乡新林村贫困户。这几天,他每天都要到盈丰种植合作社大棚葡萄基地施工现场转转。老吴为啥对建大棚的事这么上心?原来从今年开始,村里把90万元的扶贫资金分成两年两批入股到合作社。包括老吴在内的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用拿1分钱,就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吴景春算了一笔账:到今年年底,他1人就能从合作社分红339元,到明年年底,他的分红就能达678元。

  吴景春能稳定增收,是阿旗推行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的结果。今年,阿旗遭受严重旱灾,而玉米和肉羊等产品价格低迷,贫困户很难选择脱贫产业。在全旗19650口贫困人口中,没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较弱的占到五成以上。为给这些贫困人口找到一条脱贫新路,该旗在61个嘎查村选择了36个嘎查村探索投资收益式扶贫。以嘎查村为单位,把1620万元的扶贫资金投入量化到2428户贫困户4716人头上,把这笔钱投到企业、合作社,再用投资的收益为贫困户分红。

  如何保障扶贫资金的安全?阿旗为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上了两把锁。在一份新林村与盈丰种植合作社和先锋乡政府签订的合同上,三方约定这种保本分红的投资,年收益率为15%,村里投入45万元扶贫资金,99户贫困户1年收益为6.75万元。合作社以社里的8栋大棚作为履约抵押,同时由乡政府承担风险防控责任,如因乡里监管不力造成合作社不履约,则由乡里先行垫付本金及分红,再进行追偿。

  一份股权合同,把企业、合作社和贫困户联成了利益共同体,贫困户在获得资金收益分红的同时,还能享受土地流转、就地就业带来的好处。目前,盈丰种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1160亩,其中已建成110亩露地葡萄园,还有50亩葡萄大棚正在建设中。今年65岁的贫困户孙文,把家里的4亩地流转到合作社,并在合作社打工,1年地租收入480元,分红339元,打工工资4000元,总收入达4800多元。

  扶贫资金的集中使用,促进了产业集约化发展。在阿旗昊赢养殖有限公司,红星村、龙头山村等4个村把180万元的扶贫资金入股到企业。企业用这笔钱扶持16户社员发展育肥羊,并为社员提供圈舍、帮助购进架子羊,再通过订单把育成羊卖到北京。社员每养1只羊能为贫困户创造25元收益,同时也能为自己赚到95元纯收入。扶贫资金的注入扩大了合作社的养殖规模。眼下,合作社首批6000只育肥羊即将出栏,全年4批育肥羊可达4万只以上。

  “不能让一村一户一人在小康路上掉队!”阿鲁科尔沁旗旗委书记于伟东认为,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最大的亮点在于,他能让没有劳动能力、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户公平地享受扶贫政策的阳光,能显著提高扶贫到户的效率。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记者徐永升)

[责任编辑 王彤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图片
摔落之痛
寻找《狼图腾》的场景
精彩那达慕
“巨无霸”提梁机组装完成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 第26届书博会
• 动真格,内蒙古今年将严格清理行政执法人员!
• 布小林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
• “王三黄河水上救援队”荣登中国好人榜
• 牛!内蒙古7家企业上榜中国500强 看看都有哪些?
• 布小林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
• 12年基础教育该压缩?专家:调整课程架构更关键
专题推荐
【专题】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点赞百名好支书
• 【专题】内蒙古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
• 【专题】治国理政进行时
• 【专题】亮丽风景线·走遍内蒙古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