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综合新闻   
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后可三招应对
内蒙古新闻网  13-04-15 17:33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包头市消协副秘书长张鹏云就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答记者问

  青山区张女士曾在某家电商场购买过一台某品牌冰箱,今年3月,张女士接到一个电话,自称是某品牌冰箱的售后服务中心,询问张女士冰箱使用情况,并介绍说有回馈老顾客的活动,即花398元可换购一套价值380元的化妆品和一张价值400元的手机充值卡。对此,张女士表示怀疑,但对方很快报出了她购买冰箱时留下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和家电下乡补贴金额,张女士打消疑虑,参加了换购活动。但后来,张女士发现所谓的化妆品品质低劣,手机充值卡号也是空号,并怀疑是家电商场泄露了她的个人信息。

  针对类似情况的发生,市消协副秘书长张鹏云做客本报,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防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记者:因个人信息泄露的消费投诉集中在哪些行业?

  张鹏云:张女士的遭遇是因为个人信息泄露所致,她怀疑是家电商场泄露了她的个人信息。她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但消费者难举证,维权部门难取证。类似的欺骗情况时有发生,消费者的投诉集中在网购、通讯、快递、中介等行业。如消费者头一天接到移动公司10086电话通知可以参加“积分换手机活动”,第二天就有陌生的长途电话打进来提供“凭积分换手机、货到付款”服务,消费者误以为是移动公司开展的活动,付款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记者: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张鹏云:不要轻易留下个人信息。消费者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除非是特别需要,如不提供住址经营者无法送货的情况,否则不要轻易给经营者留下家庭住址、身份证号、住宅电话等个人信息;对中奖或赠送活动保持高度警惕,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类似的中奖或赠送活动,消费者要保持理性,很多消费者的经历证明,天上掉下的不是“馅饼”,都是“陷阱”。

  记者: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后,消费者应如何应对?

  张鹏云:消费者只要了解应对办法,就可轻松破解骗局。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消费者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就可防止上当受骗:一是要核实情况,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查询企业在当地或全国的售后服务电话,询问企业是否开展过相关活动及参加活动的方式等等;二是一定要在付款前验货;三是在消费前向消协或其他维权部门咨询,听取建议。如果消费者有过这样的经历,要及时向消协、维权部门和新闻媒体反映,或通过微博、论坛告诉更多的人,曝光骗子行骗的手段,提醒其他的消费者不要上当受骗。(李丹)

[责任编辑 于鑫]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