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深入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 > 基层亮点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二连浩特:多措并举 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内蒙古新闻网  14-05-06 16:59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二连浩特市委办公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扎实开展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切实改进作风、创新实践内容,取的初步成效。

  一、学习教育抓严格抓规范。一是认真完成规定学习篇目。按照全市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办公厅集中安排了四个专题九个方面的学习内容,每周安排一天时间进行集中学习,每个专题由一名处室负责人负责领学,并要求制作课件、编印提纲。同时,完善了学习考勤请销假、通报等制度,切实做到“保证时间、保证人员、保证内容、保证质量”。二是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开展“悦读”活动。集中采购了近百本书籍,涉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要求每位工作人员每月阅读一本书,并结合各自实际,畅谈学习心得,交流读书体会,切实打造学习型机关。三是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建立办公厅群众路线理论大讲堂,要求秘书长班子成员和各处室负责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每人讲一堂党课。建立了市委办公厅“欢乐大家庭”微信平台,编发外地和我市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做法,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交流讨论。四是强化督促检查。定期对党员干部的学习笔记进行检查,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抽签式讨论交流,不定期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集中测试,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二、征求意见抓广泛抓实效。一是采取“引导式”征求意见。为使征求到的意见更具针对性,提前对办公厅的职能职责在一定层面进行了公布,召开机关全体会议就“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查摆,查摆宏观性、方向性问题,将梳理的问题下发到各单位,引导各单位围绕意见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二是采取“走访式”征求意见。结合全市“进千家门、知千家情、纳千家言、解千家忧”调研走访的深入开展,办公厅党员干部组成若干工作组,采取入户走访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到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征求对办公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同时,把重点培养对象、积极分子编入工作组,由党员干部带领其入户走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全员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立行立改抓常态抓成效。一是建立工作纠错制度。结合业务工作的开展,办公厅全体干部职工对各处室和其他同志在政务和事务服务方面进行纠错,并建立纠错档案,切实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能。二是制定行为规范。针对征求的意见建议,结合办公厅工作实际,制定了《二连浩特市党政领导身边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提出了二十个不准,切实规范领导身边人员行为。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取消了副秘书长公务用车。实行签到签退制度,健全完善了保密、卫生评比、集体义务劳动等规章制度。推行政务事务工作人员交叉轮岗制度,把事务工作人员分别充实到政务处室进行学习锻炼,全面提升办公厅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自选动作抓务实抓创新。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努力做到自选动作有特色,办公厅开展以推进精细化管理为实践平台、以“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二连、爱自己”为主题教育和以“忠诚、敬业、自律、奉献”为宗旨教育的三大主题活动,制定了《二连浩特市委办公厅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三大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和目标任务上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办公厅“三服务”水平。(二连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春到尼尔基
生态杏花节开幕
桃花源里说廉政
高高兴兴卖余粮
内蒙古:大规模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雪落锡林郭勒
首府街头春意正浓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