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我们家的‘活财神’!”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牧民王永霞,接下两只通过胚胎移植改良后的纯种阿尔巴斯小羔羊后兴奋不已。现在她家已经发展成拥有400多阿尔巴斯绒山羊的养殖大户。
经过改良后的阿尔巴斯绒山羊,产羔能力增大,经常会产下双胞胎。此外,只要生长在当地政府确定的保护区内的羊,绒价也大大提升,达到企业认定标准的羊绒每公斤都会比市场价多出50元。农牧业部门还对在保护区内给绒山羊开展人工授精的养殖户予以补贴,凡是羊绒品质合格的每只种公羊250元、母羊100元。
阿尔巴斯绒山羊是世界一流的肉绒兼优型珍稀品种,2001年被列入国家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一级保护品种之中。其绒轻如云、白如雪、细如丝,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是这一“纤维宝石”的主产区,著名的“鄂尔多斯”羊绒制品就是以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绒为主要原料制成。
然而,就在七八年前,阿尔巴斯绒山羊几乎面临灭顶之灾。许多地区在绒山羊改良过程中大量引进产绒量高、羊绒细度差的辽宁绒山羊,致使鄂托克旗等地所产山羊绒的纤维明显变粗。纯正的阿尔巴斯绒山羊品系遭到毁灭性破坏,阿尔巴斯绒山羊的口碑越来越差,养殖户的利益也明显受损。
为了保护阿尔巴斯绒山羊这一地方优良品种,当地从2008年开始,建立了内蒙古白绒山羊保护区,对配种站及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与羊绒收购企业协作对优质羊绒户进行补贴和奖励。
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品系繁育体系等措施,不断推进阿尔巴斯绒山羊的保护和发展工作。据鄂托克旗家畜改良站站长乌仁图娜勒介绍,当地利用国内外现有的遗传繁殖技术和管理成果,保存阿尔巴斯山羊的优秀基因,扩大阿尔巴斯绒山羊数量和群体规模,目前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绒山羊数量达到150万只。
前不久,肉质细、口感好、蛋白高的“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还被农业部核准登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浑身是宝的阿尔巴斯绒山羊又成了牧民家“受宠”的香饽饽了。(记者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