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乌海市乌达区苏海图办事处矿山社区的“黄昏白首老年队”成员们又聚在一起,扭起了欢快的秧歌。刘玉花是组织者之一。她擦着脸上浸出的汗珠,笑着说:“区里又是走访,又是公开安置房建设情况,给大伙吃了定心丸,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在各级政府和神华集团的支持下,经过五六年的搬迁,乌达区完成了煤矿棚户一期改造任务,有1.3万多户矿区居民搬迁到城里楼房,但仍有1万多户居民留在矿区棚户区。
为圆这些百姓的安居梦,今年,在乌海市支持下,乌达区启动了矿区棚户区二期改造任务,计划3年内再建8000套安置房,将这些矿区百姓搬迁出来。为把好事办好,乌达区将该项工作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全力推进,组织20多名精兵强将走进苏海图、梁家沟和五虎山3个待搬迁的棚户区办事处,与矿区百姓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愿望。
3月中旬,乌达区组织项目设计部门带着户型图走进社区听取民意。作为居民代表,刘玉花表达了大家的意见:“我们都想住步梯楼。”
很快,按照居民意见修改的步梯楼户型图又拿了来……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居民认可。今年开工建设的4000套安置房都是步梯楼;住宅面积以65平方米为主,还专门为三代同堂居民设计了老少居户型,满足居民的特殊需要。
“从规划、建设到搬迁这一较长的周期内,居民既向往搬迁又心存疑惑,对此我们全力做好解释工作。”参加大走访的乌达区房产管理局副局长陈忠说。
搬迁过渡期,因为房屋拆迁导致部分居民吃水难。为此,社区干部挨家入户了解情况,最后选择几户常年有水的家庭,设立了供其他居民使用的供水点,解决了居民临时吃水难题。
苏海图办事处振华社区居民陈敬信所在的片区如今只剩下3户,周边一片瓦砾。“以前这里几十户人家呢,虽然吃水不方便,但下批就轮到我搬了。”老陈1969年从部队转业到矿上,在27平方米的房子里住了半辈子。“一没水了,社区就帮我们协调,工作人员常来看看,大家有盼头啊。”
“不论搬迁涉及的一个小规划,还是大决策,乌达区都在充分听取民意、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再做出结论,让百姓搬得顺心。”乌达区住建局副局长王文说。“下一步,准备设立居民开放日,定期就建筑材料成本、安置房价格构成等向居民公开,让他们了解安置房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记者 于海东 通讯员 王秋华)
记者手记
采访中,乌达区按照矿区百姓的意愿建安置房,干部辛劳奔波帮助居民解决过渡期的实际困难,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听民声,接地气,老百姓的满不满意就是检验群众路线走得好不好的重要标准。搬迁改造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但乌达区找到了解决矛盾纠纷的钥匙。乌达区的实践再次验证:政府只要把百姓放在心上,真正为他们的幸福着想,就能赢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再难的工作也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