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关注民生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内蒙古:铁腕加铁规 打一场治理污染攻坚战
内蒙古新闻网  14-05-30 09:04 打印本页 来源: 本网综合  
 

 【重大举措】

  内蒙古: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 确保不发生重大事故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将继续加强隐患排查,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饮用水安全事件。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强化项目环评管理,坚决限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严格“三同时”制度,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机制,切实解决未批先建、久拖不验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问题,不断提高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加大项目环评协调、推进工作力度,继续实行绿色通道和限时办结制度,提高重大项目环评审批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促使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全面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防范和地方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主体责任,积极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不断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能力。加大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重点对沿河重化工企业、涉重金属加工园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全面排查,及时通报当地政府对有重大隐患企业进行整改。进一步提升核与辐射环境监管、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提高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规范化管理水平。完善环境矛盾化解和舆情应对机制,有效减少环境信访和涉诉案件,坚决杜绝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详细

  内蒙古:今年再拿4亿治重污染 为蓝天大地保洁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安排排污费支出4亿元,继续支持重点领域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大气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力减蓝天大地受污程度。

  据了解,2013年,为加强工业污染综合整治、清洁生产工艺改造、污染防治新技术示范和推广等项目建设,促进重点领域污染治理,自治区下达财政资金5.88亿元。在此过程中,为了支持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工作,自治区安排财政资金近1.8亿元;为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及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安排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5479万元。此外,争取到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78亿元,积极开展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详细

  内蒙古:全年安排1000项减排工程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

  今年内蒙古以“六厂一车”为重点,继续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全年安排1000项减排工程,其中大气污染治理项目544项,水污染治理项目456项。这些工程完成后,两项指标可以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

  根据自治区今年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控制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要比2013年减少1.2%,二氧化硫排放量要比2013年减少1.5%,均可提前一年并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此外,氨氮排放总量较2013年减少2%,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84%,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3年减少5.5%,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16%。

  1000项减排工程的推出,将确保这些任务按期完成。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电力行业,是工程减排的重头戏。今年,自治区将拆除58台机组的脱硫烟气旁路,以防污染物“走后门”,另有74台机组的脱硫设施将增容改造,完善35台循环硫化床机组的自动化处置系统,涉及总装机容量4010万千瓦。同时,列入新建规划的121台脱硝设施,涉及总装机容量3474万千瓦。详细

  内蒙古:严格把关 防止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转移至内蒙古

  近日,“北京300家污染企业提前离京,将转移至河北、天津、内蒙古”的报道引起广大网民关注和讨论,不少网友表示担忧。为此,记者向自治区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厅等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各部门表示,报道中提到的企业目前并未与内蒙古进行产业转移对接;任何企业想要进入内蒙古都要经过各级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等多家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进行的严格审批。

  记者从自治区经信委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拒绝承接落后生产能力原则。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积极承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项目;承接转移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防止引进高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详细

[责任编辑 刘晓霞 ]

G7京新高速隧道建...
毕业生服装设计作...
呼和浩特市85名交...
感受侏罗纪时代
牧民加入微信圈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飞越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释放压力 迎战高考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