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呼和浩特市委督查室主任钟玺出门上班的时间比往常更早一些,这一天他上班的目的地不再是呼和浩特市党政机关办公大楼,而是武川县耗赖山乡耗赖山村,因为从这天开始,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驻耗赖山村“第一书记”。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里,他将常驻耗赖山村,吃住在这里,工作在这里,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共同带领村民致富。
今年,呼和浩特市启动了选派党员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先向95个新农村示范村和57个“三类村”共152个村派驻“第一书记”。9月3日,152名“第一书记”上任了,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将他们全部送到岗,记者跟随15名派驻武川县的“第一书记”,体验他们上岗报到的第一天。
钟玺:要在缺口上下工夫
在汽车上,“第一书记”们纷纷交流着各自村庄的情况,他们来自呼和浩特市委督查室、食药监局、接待办、工商局等不同单位,所去的村也不同。在出发前,他们进行过培训,对各自所驻村庄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一路上,他们谈现状、谈未来的发展,也聊到村里的生活条件。
钟玺今年47岁,是副处级干部,他是“第一书记”中级别最高的党员干部。对于派驻村耗赖山村的情况,他非常熟悉,去年4月以来,他就负责做耗赖山村的扶贫工作。“过去是单一做扶贫工作,现在任‘第一书记’,承担的任务更多了,不仅要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还要带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钟玺说,下一步,他将主要在缺口上下工夫,在“十个全覆盖”方面,道路改造、亮化美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要继续推进;而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耗赖山村还处于起步阶段,引进了养殖业、食用菌种植、草业等多个项目,去年建的100座食用菌大棚已经投产,供不应求,安置了150多人就业,今年又续建了200座大棚,要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他认为用项目带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是对的,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如果投入跟不上,产业会受到影响,他担任“第一书记”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忙争取些资金、协调些项目。他认为村里不仅要搞好村庄建设,更要让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过去农闲时农民打麻将,如果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民们在农闲时也可以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杜新宇:抱着踏实的心干工作
下了车,迎接“第一书记”们的是全市选派武川县驻村“第一书记”到岗工作会,在这里,“第一书记”们见到了各自驻村的党支部书记,他们一一握手,有的还就地唠起了村里的情况。
呼和浩特市接待办综合处副处长杜新宇是这些“第一书记”中最年轻的,他出生于1982年,老家在清水河县,2008年从部队转业后进入市接待办。这次,他响应市委号召,将进入哈拉合少乡哈拉合少村担任“第一书记”,而这是他第一次下农村工作,一切从零开始。
在出发前,他特意做了许多准备,熟悉农村政策,学习如何开展农村工作,接待办的工作他也全部交接,准备全身心扑到农村。“我很愿意到农村去,这对我个人履历将是一种积累,也会积累宝贵的经验。”杜新宇说。
这么年轻,是否会担心无法服众?杜新宇并没对此表现出特别的担忧,他说,年龄轻、资历浅确实会难以服众,但如果抱着一颗踏实、实干的心去对待工作,肯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到了村里后,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思想不滑坡,就总有办法解决,他将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学习。
关志海:对新农村建设充满期待
到岗工作会一结束,“第一书记”们就正式上任了。11时,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赛罕区分局信访办副主任关志海走进了大青山乡五道沟村,远远地看见五道沟村一栋栋崭新的房屋,他就连连夸赞这里的房子盖得漂亮。一进村庄,他就仔细地看村里张贴出的村庄介绍和发展规划。
大青山乡副乡长兼五道沟村党支部书记高杰握住他的手欢迎他的到来。一到村,关志海就迫不及待地走村入户了,连口水也没顾上喝,就直接走进村里了解情况。高杰边走边向他做着介绍:五道沟村列入了2014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村里常住人口只有150多人,许多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今年政府投资对村民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和新建。
由于地处哈达门高山牧场,五道沟村里到处都挂着农家乐的牌子。高杰说,村里共有10多家农家乐,现在村民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养殖业和农家乐,今年村里盖起了4栋大棚,计划种植蔬菜和水果,发展采摘业。“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量大,任务重,‘第一书记’来了,可以帮助分担许多困难。最希望能带来项目和资金。”高杰充满期待。关志海也早就考虑了项目和资金的问题,他说:“我上任后,我们单位特别支持我的工作,也有意向和这个村建立联系,下一步,我先摸清村里的情况,了解村里的规划后,将尽最大努力,通过单位和朋友引进资金和项目。”
考察结束后,关志海走进村委会为他安排的宿舍,这里也是村支书高杰在村里的住所。宿舍很简陋,一间卧室加一个厨房,一张土炕上住两个人。高杰说,他家在武川县可镇,由于五道沟村党支部原书记辞职了,他在这里兼党支部书记,今后,他将和“第一书记”共同工作。
964个行政村将全部选派“第一书记”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了解到,“第一书记”是呼和浩特市委派到农村的工作代表,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们全脱产,在基层工作,准备用4年时间,向全市964个行政村全部派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下基层,主要是落实好党的政策,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脱贫致富。近几年,首府每年在农村的综合投入可达到40~50亿元,每个新农村示范村,旗县区两级投入达到4000万元。“第一书记”下去后,要帮助管理好使用好投入的资金,帮助村里办成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另外,要努力争取本单位的支持,发挥好各自单位的优势,争取资金、协调项目、联系企业、引荐专家,依靠多方力量,帮助派驻村发展集体经济。(记者刘 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