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专题  >  内蒙古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  >  生态护卫   
微博
Qzone
保护草原生态 牧民心中筑起绿色屏障
内蒙古新闻网  14-10-22 10:07 打印本页 来源:北方新报 
 

  保护草原让出家园

  草原改革在深刻地改变着草原,也改善着草原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改善牧区民生,草原改革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锡林郭勒盟在全国率先推行“草畜双承包”改革,落实土地草场“双权一制”,极大地调动了牧民养畜积极性,牧民收入跻身全国前列。近年来,牧区又在推动以优先保护草原生态为导向,引导牧民转移,以此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改革。

  走在西乌珠穆沁旗民族风情街上,纯朴的民族风扑面而来。蒙古族服饰店、奶食店、手工艺品店,曾经在牧民家里的生存活计如今走上了经营的道路。

  而这里的老板,大部分是转移牧民。

  推开一家蒙古族服饰店,女店主斯日古楞笑脸相迎。50多平方米大的店面挂满了各种服饰,包括帽子、靴子、蒙古袍等,柜台上是供顾客选择的各式各样的面料。记者拿起几款蒙古袍询问价格,斯日古楞说:“这款要3000多元,那款要2400多元”。看着记者吃惊的样子,斯日古楞说:“这可是纯手工的,要一针一线缝制”。当地人都说这家店很有名气,一年四季生意红火。看到墙上挂着“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二等奖”等各种奖牌,记者也感觉斯日古愣不一般。

  斯日古楞今年48岁,她的老家在离旗政府30多公里的牧区,在她的记忆中,儿时的草原绿草如茵、遍地是花,她和小伙伴经常在那里玩捉迷藏。然而她长大后,发现草原变了,人越来越多、羊群越来越多,草却越来越少,有的地方已经露出黄土,起风时尘土飞扬。

  为了保护草原,上个世纪90年代,斯日古楞动员家人卖掉牲畜,举家搬迁到旗里。她想凭自己的手艺在城里打出一片天地。十几年过去了,斯日古楞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只有她自己知道。从小作坊到大店面,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到创业带头人。现在想想,她真为自己当初的决定而自豪。

  这些马背上的牧民对草原有着天然的感情,宁愿生活苦一点也不愿意饲养更多的牲畜破坏草原。在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的过程中,牧民们给予了充分的配合。

  在另外一家奶食店,女店主娜仁高娃漂亮能干,他们一家是2007年从牧区迁来的,靠做奶酪、奶豆腐、酸奶为生。

  “从小就跟父母学这些,不用学就能上手。”娜仁高娃说着,又去里屋搅和酸奶去了。

  卖奶食也有淡旺季之分,每年旅游季节、过年是奶食销售的黄金季,平时也不是特别忙。于是,能干的娜仁高娃刚刚又盘下了旁边一家丝绸店,准备在空闲的时候做民族服饰,这也是她的拿手本领。

  从牧区来到城里,一家人仍然牵挂着大草原。前不久她的丈夫回去打草,回来后欣喜地告诉她,今年的草儿不仅密了,而且高了,产量也多了。此时,他们才理解了政府引导他们转移的意图。

  沙中找绿变绿中找沙

  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永远分不开。

  锡林郭勒盟有1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是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距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在西乌珠穆沁旗、正蓝旗等牧区实施保护草原政策的同时,作为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多伦县,正在通过植树造林改变着生态,改善着环境。

  金秋九月,记者来到多伦县,沿着浑善达克沙地自西向东采访,所到之处,只见一片片沙柳、山杏、柠条覆盖着沙地,公路两旁排列整齐的红柳、杨、榆、樟子松形成林带,绵延数百公里的项目区里漾着绿浪。

  同行的多伦县林业局生产股股长胡海江自豪地指着路边连片的树林,对记者说:“在多伦,过去是沙中找绿,现在是绿中找沙”。

  2000年5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视察浑善达克沙地时,作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重要指示。之后国家紧急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自此,多伦县人民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漫漫治沙路。

  家住该沙带的多伦县蔡木山乡铁公泡子村村民黄国林今年44岁,从记事起,就跟着父亲在山上种树。现在,他不仅把自家的2000亩荒山种上了樟子松,而且把承包的600亩荒山也种满了。“这几年我就是育苗、补苗,零星地种。去年卖了大苗10万元,把外债全还清了。”在黄国林看来,他的好日子才慢慢开始。不过,栽树容易管护难,这让黄国林深有体会,“我们家以前不在这儿住,在前面那个村子,为了看树,专门搬过来的。”

  “治理风沙利国利民,经济效益又很好,我们当然愿意干!”多伦县蔡木山乡青龙背村骆驼井子组村民龚志明说。从1994开始,龚志明十几年来植树4000余亩,并靠植树造林发家致了富。

[责任编辑 赵文萃]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