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引导马路摊贩入市
据了解,近日,新城区城管局完成了3个便民市场的初步选址工作,同时加大了马路便民市场、棚架式便民市场的整治与管理,对周边流动摊贩进行了管理与查处。“整治流动摊贩是我们执法人员的日常工作,发现违章行为后,执法人员会依法下达通知,要求其限期整改。”新城区城管局业务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采访中,赛罕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张碧华告诉记者,设在居民区内的便民市场,管理职能多数已移交至所属街道办,城管对少数马路便民市场进行管理。“由于流动摊贩不需要交摊位费和卫生费,很多小贩跟城管打起游击,你来他走,你走他又回来。因此,对于城管执法人员来说,工作非常辛苦。”张碧华说道。
据张碧华介绍,他们不断在与辖区内的便民市场协商,对存在老、弱、病、残等特殊情况的马路摊贩采取优惠政策,对他们进入便民市场的费用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免。此外,执法人员在执法行动中还不断引导马路摊贩进入便民市场,合法摆摊。
记者从呼和浩特市城环公司了解到,2015年,全市将建100个便民市场,其中新建20个,续建80个,总投资3亿元,建设面积7.89万平方米。此外,已投入运行的范家营便民市场将为马路摊贩提供摊位,让他们免费入驻,结束街头乱摆摊的局面。“为了防止摊贩非法转租,用免费摊位非法盈利,我们将与每一名摊贩签订协议,并规定入场摊贩的经营种类。”城环公司经营部部长于逸飞告诉记者。
【观点】政府应帮助提升服务
“便民市场分为自然发展型和人为设定型两种,其中人为设定型多为政府规划,建成时周边设施并不完善,但也为周边居民的日常购物提供了便利。”采访中,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说道。他认为,随着城市设施的逐渐完善,便民市场周围的商铺、超市、马路商贩逐渐增多,便民市场渐渐丢失了原来的经济优势,马路商贩抢生意这个观点并不充分,更多因素来自便民市场本身。
“部分便民市场生意不景气,是市场经济选择的结果,便民市场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服务,发挥特色优势的方法,发挥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引导或者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帮助便民市场提升服务,吸引消费者。”于光军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应呈现立体化趋势,既有大型商场,也有便民市场、社区超市,甚至包括马路摊贩,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用引导取代驱散,引导马路摊贩到合适位置摆摊,或者与社区进行对接,对马路商贩进行引导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