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栋朝鲜族特色浓郁的白墙青瓦房,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一排排仿古式围墙,掩映在果树和鲜花丛中,走进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这样一幅富庶祥和的多彩画卷映入眼帘。托共产党的福,托‘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福,村里越变越像花园了,老汉我越活越有福气啊!”年逾70岁的村民李基洙高兴地赞叹道。
基础设施先提档乡村人气节节升
自去年乌市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来,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张图”要求,三合村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工程,农村常住人口养老医疗实现全覆盖,改造危房23户、修缮1户,硬化街道7.2公里,安装路灯112盏,路边水渠衬砌700米,新建村级文化室150平方米,便民连锁超市4家,村内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提档升级。
依托朝鲜族民俗特色,三合村在打造“宜农、宜居、宜旅”朝鲜族特色村寨上下足功夫。去年,政府投资300万元对53户原有普通民居房屋屋顶、外墙进行装修改造,建成具有朝鲜族特色的大屋顶民居,体现出朝鲜族民居特有的灰瓦、白墙的民俗风情。今年,又投资了500多万元进行特色民居改造128户,目前已投资177万元完成45户民居的特色改造,同时新建民俗馆、民俗广场、民俗文化长廊和民俗演艺厅,截止到9月8日,该民俗文化配套工程已完成投资421.79万元,占地510平方米的民俗演艺厅工程已经封顶,预计9月下旬完工。今年,通过加强朝鲜族特色村寨建设,在改善该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了特色民俗旅游产业,聚集了人气。“过去我一直在外地发展,现在村里环境好人气旺了,赚钱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我当然更愿意回家乡创业了。”三合村朝鲜族村民许忠峰今年34岁,在三合村经营着一家朝鲜族风味特色餐馆。
特色产业大发展村美人富是根本
乌兰哈达镇把产业作为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要支撑,坚持完善基础设施和培育产业同步落实、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绿色和特色产业,在每个示范村发展两到三个主导产业,做强产业项目,加速经济发展,助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一直以来,种植水稻是三合村的主要经济支柱。可在10年前,由于田少人多,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差,三合村人均年收入仅有1000多元。为了增加收入,村里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
“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三合村把握农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充分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以发展主导产业为支撑,重点扶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鼓励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作为村里规模最大的专业合作社,三合村有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为1300亩,实施标准化生产,按照国家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对水稻种植基地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合作社开发生产的“草原三河”有机大米,已在国家商标局取得了注册商标,同时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现在留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在1.6万元左右,比10年前增长了近16倍。三合村共有1万亩水稻,其中1300亩是有机水稻。今年种植有机水稻的村民每亩还有望增收270元。”眼看着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三合村党总支书记张金感到无比欣慰。 (驻站记者姜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