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专题 > 2016内蒙古两会 > 直播快报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两会·大数据】3%左右:既要稳物价又要稳增长
 

  2016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涨幅预期目标是控制在3%左右。这一数值尽管与我区2015年预期目标相同,但较2015年1.1%的实际涨幅提高1.9个百分点左右。

  CPI涨幅与老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密切相关。那么,此次预期目标控制在3%左右,它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合理?该如何调控实现这一目标?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也为此展开热议。

  事实上,CPI涨幅并非越低越好。

  尽管生活中,消费者偏好低廉的产品价格。但低价于生产者而言,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生产积极性受到冲击。谷贱伤农就是典型案例。

  “从短期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走低,老百姓手里的钱更有购买力了,好像是一件好事。但从长远的经济发展来看,物价持续走低,会严重影响生产和投资,使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增长,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老百姓失业增加,工资和生活质量也会下降。”程刚委员分析说。

  当然,CPI涨幅也不是越高越好。通常,涨幅在0-3%之间被认为是正常指标,偏高如超过5%则趋向于恶性通货膨胀。

  “涨幅过高,货币贬值,我们目前的工资水平跟不上,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一般群众,承受能力有限;但没有一定的物价涨幅,整个商品流通不活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王晓军代表认为。

  “物价高也不好、低也不好,稳定在合理区间为好。CPI涨幅的目标,既要稳定的居民物价,又要稳定的经济增长。”代表和委员们普遍认为,在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物价比较温和的上涨,对于保持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比较有利。而将涨幅控制在3%左右,尤其在3%以内是可以接受的指标。

  而实现涨幅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既要依靠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还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加强宏观调控、保障改善民生。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形势下,居民消费的大宗商品生产稳定、供应充足,不会出现某个阶段某种生活产品的大量短缺,居民消费价格也不会出现较大上涨和变化。

  “最近几年没有明显的通胀迹象,从价格的变化情况看,作为消费价格的上游——工业品生产价格连续40个月未增长。”徐光伟委员说。

  王章代表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市场研判和价格信息情报的分析;及时准确发布相关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正确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合理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预期;充分发挥商品储备机制调节作用,保障市场供应,平抑物价。

  “去年1.1%的实际涨幅不算太低,但有些消费疲软。”王晓军代表认为,当前,振兴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把过去几年积淀下来的问题解决掉,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当然还要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不断提高养老、低保、收入等水平,增强消费能力,从根本上鼓励消费、刺激消费,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融媒体两会报道组记者 郭俊楼)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春运】候车室的...
内蒙古武警森林官...
草原铲雪大叔
根河市现-47.8℃极...
“非遗”年货传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品茶香 学文化
黄河内蒙古段全线封河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