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平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活动,可以借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德育方法,以晓之以理为基础,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以动之以情为抓手,陶冶党员干部的情操;以意志训练为依托,培养党员干部坚强的意志;以行为导向为落脚点,帮助党员干部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晓之以理就是使之晓理。这里的“理”就是人民群众是谁、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干部应该怎样对待人民群众和怎样为人民群众服好务等等道理。有了对这些道理的正确认识就有了正确的行动指导,有了对群众产生情感和发挥自己的意志作用的基础。因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要组织党员干部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学习、讨论、反思,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真正树立“民本思想”。二要学习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握群众路线的核心思想和具体要求。三要学习党史,深切感受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明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是各行各业搞好自身工作,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四要了解民情、民意、民声、民怨,对照“四风”,分析导致党员干部“形象危机”的原因,认识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晓之以理必须结合各行各业的工作实际和岗位职责,才能做到不偏、不空、不虚。动之以情就是使之动情。“情”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表现,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积极的情感是人产生高尚行为的动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以动之以情为抓手,通过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景感染法、激励强化法等帮助党员干部对群众产生真感情,包括对群众的热爱、尊重、信任、包容、责任之情等等,有了这些情感,党员干部才能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发自内心为群众服务,因为没有为群众谋到利益而不安,因为没有为群众办好事而内疚,因为给群众办错事、办坏事而惭愧。动之以情也需要结合工作实际,需要针对工作对象的特点和期望,形成与职业道德修养一致的职业情感。
持之以恒就是使之能恒。“恒”就是发挥意志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坚持正确认识、高尚情操、合理行为。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错综复杂的矛盾、大大小小的困难,这需要坚强意志作支撑。同时还可能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因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心理失衡,产生对工作条件和待遇的不满情绪,进而降低工作积极性、弱化责任感;因自己的真诚和艰辛付出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误解而憋屈生气、丧失热情和信心等等,这些不良情绪也需要坚强的意志来调节和调控。一些领导干部的“四风”问题就是因为意志的调控作用不够而产生的。对此,一方面是需要党员干部加强思想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情感熏陶,培养高尚情操;加强自我约束,形成高风亮节。另一方面需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通过外在约束帮助党员干部发挥意志的作用。
导之以行就是引导行为。在这里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按群众路线的要求采取行动,并逐步养成习惯、形成工作作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党员干部受教育、工作作风得转变、人民群众得实惠。这需要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展现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真真切切地解决老百姓的疾苦,用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对此,首先,要让党员干部把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工作方法的基本要求,真正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心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其次,要带领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学校、院坝社区等工作第一线,实实在在地做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衣食行住、油盐酱醋等问题,把承诺兑现给群众。再次,要依靠榜样的示范带动、纪律制度的约束、考核评价的强化等多项措施帮助巩固正确的工作方法。最后,要依靠党员干部自己正确认识的引导、高尚情操的驱动和自我意志的调控来促进良好习惯及工作作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