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五大基地”建设是重点
那么,推进资源资本化,我区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在哪里?
朱晓俊认为,随着内蒙古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重心将向资源延伸加工、县域经济和“三农三牧”倾斜,传统融资和招商引资模式受到挑战。为此,内蒙古实行资源资本化,主要应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围绕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确定的“五大基地”,着重推动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牧业资源、林业资源等领域推动资源资本化。
他分析,推动资源资本化的主要途径,一是增强资本经营意识,依托国控资源和国有资本,发挥杠杆引导作用。二是通过上市融资以及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为资源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加大对资源型企业的上市培育力度、开展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信用担保、金融租赁等金融创新业务,多渠道为资源开发争取资金支持。三是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发起、参与、组建与资源开发相关的投融资平台,打造“功能齐全、分工明确、主业突出、运营规范”的投融资平台体系。四是建立健全产权交易体系,推动关于资源型企业的股权交易以及资源勘探与开采权交易的平台建设,加快资源资本化进程。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于光军认为,当前在我国经济新周期、全面深化改革持续的大环境下,要积极挖掘我区以自然资源、区位资源为基础的多元“社会要素”潜力,为我区争得社会投资关注和新的发展动力,这是我区资源资本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如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消减空间约束的条件下,构建与我区优势资源相关的提供包含结算服务的交易平台和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和环境相关的交易体系建设;利用清洁能源资源优势,搭建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交换的资本通道等等。客观上分析,这些动作在短期内获利的空间较小,但可以占据未来发展的高地,至少能够保障我区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态势可以持续。
马志春认为,发展资本市场推进资源资本化进程,政府的强力推动至关重要。就如何推动,他进行了多层次分析。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基础性服务平台。当前我区的资本市场体系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欠缺大量的市场化、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机构,大大影响了各类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效率。如果通过行政手段来提供此类服务则可能存在专业性不足、服务效率低、标准不统一、机制不灵活的问题,因此政府以较低的成本购买产权市场的服务,令其承担对各类资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基础性规范与制度性引导工作,可以有效化解上述问题。
整合政府资源向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汇聚。政府对于资源性企业或中小企业提供了相当多的政策、资金、培训等服务资源,但关键的问题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管理,通过不同的渠道发布和提供,导致不同的资源性企业无法整合和获取系统的政府支持措施和服务资源,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要通过一个平台或较少的几类平台来汇聚政府资源,从而以获取资源的便利性、系统性、公平性角度来配置资源,也为产权市场平台通过规模化服务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从而保证市场化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给予资源资本化的企业和项目一定的税收优惠与减免。对于企业与项目在实施资源资本化的过程中,由于创新金融产品或提供专业服务都需要一定的策划成本、推介成本,因此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更好的推动自治区的资源资本化进程,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对于此类项目或企业采取必要的税收优惠和减免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制定区域资本市场发展规划,组建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区域性资本市场。针对自治区的长远发展战略和资源资本化进程,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功能解决区域经济问题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下,关键是在自治区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组建一批必要的区域资本市场,打破部门利益分割,避免盲目的、重复的市场建设,形成汇聚自治区资源禀赋和特色的交易所体系或交易所集团,打造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备战略平台。
显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推进资源资本化是我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由之路———在这条路上,以“五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乃重中之重。(记者 王连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