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在别的地方看到采摘黄瓜、西红柿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可在我们海拉尔,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呐!”4月中旬,走进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北山高寒地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日光温室,一垄垄长势喜人的黄瓜散发着扑鼻的清香,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西红柿诱惑着大家的味蕾。
为我们做向导的海拉尔区建设街道办事处副书记王东杰告诉我们,这个项目总投资2.18亿元,分3期建成,集蔬菜瓜果种植、仓储、批发、采摘娱乐和垂钓休闲、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2013年完成投资3700万元,建成50座日光温室、200栋大棚及道路、供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50栋温室于去年10月份投入生产,元旦、春节期间累计生产蒜苗、菠菜、芹菜30万公斤。“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由于冬季严寒,生产成本高,海拉尔过去从未在冬季生产过蔬菜。”王东杰说。
同行的海拉尔区宣传部工作人员王建文介绍说,海拉尔年平均气温-2℃,无霜期一般在110天左右,70%的蔬菜来自外省,地产蔬菜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到9月份。“为解决百姓吃菜贵、品种少的问题,海拉尔区在去年5月启动了‘菜篮子’工程。计划2013年到2015年投资6.7亿元,在建设街道办事处和奋斗镇建设大棚8000亩,温室1300栋,露地蔬菜1.4万亩,新增蔬菜仓储4万平方米。工程建成后,可带动海拉尔区农业人口1万余人就业,年产蔬菜达到25万吨,基本满足海拉尔及周边地区的蔬菜需求。”她说。
我们来到海拉尔区奋斗镇友联村时,几十名村民正在村委会排队填写承租温室申请表。刚刚办完手续的村民李勇一脸喜色地说:“原来一直种普通大棚,一年一个棚能挣个万八千的。这回租个温室,听说一年能赚四五万。3年2万的租金也不算贵,棉被、卷帘机都是统一配好的,苗也是统一育好免费提供的,我们直接就能种,省了不少成本。”
海拉尔区副区长宝林介绍说,海拉尔区共辖2个镇6个办事处,总人口35万。1976年,海拉尔地区第一批设施农业在奋斗镇开始建设。到2009年,奋斗镇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1.15万亩,其中大棚种植面积为7448亩,年产蔬菜7.9万吨,占海拉尔区蔬菜总产量的76.7%。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海拉尔区近郊原有的蔬菜大棚被大量征用。到2013年底,奋斗镇的大棚种植已缩减到2000余亩,由此引发了即使在地产蔬菜盛产的季节,主要蔬菜零售价也不断上涨的问题。“为平抑菜价,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2013年,奋斗镇新镇区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启动。预计基地投入生产后,可年产蔬菜18万吨。”宝林说。
据介绍,建设街道办事处的蔬菜基地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由一家大型公司按市场价格与村民签订15年承包合同,对7700亩耕地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再承包给实力雄厚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来经营。奋斗镇蔬菜基地的经营方式则不同,是由各村合作社统一管理,以失地村民为主体,通过蔬菜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山东、河北等省的蔬菜运到海拉尔,路途远、损耗高,造成蔬菜价格高,品种也受到很大制约。我们希望通过发展自己的设施农业,解决百姓吃菜难的问题。我们已经对建设街道办事处和奋斗镇的蔬菜基地作出要求,要使用农家肥,为下一步申请绿色、无公害商标打下基础。”宝林说。(记者 丁燕 李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