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农牧区新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走转改大赛·蹲点】咱们村里的年轻人
 

  核心提示:选择联丰村蹲点,不仅是因为这个过去穷得没办法的村子,早在1997年就认准设施农业的路子,在迈向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做出了可贵的尝试。更因为联丰村有—群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他们有知识、有魄力,懂技术、会管理,为联丰村支柱产业的成熟、壮大奉献了青春,实现了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生价值。他们构成了村庄坚实的骨架,是农业和农村未来的希望。这—切,在我国农村日益老龄化、空心化的现状面前,显得十分难能可贵。

  联丰村的年轻人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让我们为您讲述。

  “我们村儿,年轻人呆得住! ”

  “刘胜那个后生有文化,会闹,干甚像甚。”

  “刘胜是谁?”

  “村委会主任。”

  和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党总支书记聂昌惠聊天,62岁的聂支书几次提到这个名字。

  到村部找刘胜,和匆匆下楼的他碰了个正着。他顾不上和我们搭话,急着去乡里给村民协调机井电费的事儿。黑瘦,个子不高,墨绿色夹克衫上沾了些泥点。怎么看,都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

  晚上7点,刘胜回来了,对等候在院门口的我们说:“事儿没协调好,明儿还得去。”进了屋,刘胜扒了炉灰,点着炉子,说刚下过雨,家里凉。

  “我哪是什么能人!中专毕业在城里工作,后来单位裁人,没办法回到了村里,还把城里有工作的媳妇儿拉下了水。”刘胜呵呵一笑。

  说曹操曹操就到。伴着一阵电动三轮车的“突突”声,大门“吱”地一声开了。刘胜媳妇儿杨晓红从四轮车上下来,“刘胜说家里来了客人,我就早早从棚里出来,平时到家天都黑了。”说话间,杨晓红进了厨房。

  “2000年刚回村,觉着念了十几年书又回来了,很丢人,那时村里年轻人都向往城市。后来想通了,总得面对现实吧。村里1997年开始搞设施农业,我父母经营了一个温室大棚,种叶类菜,一年收入一万来块。我接手后考察市场,发现大路货根本不挣钱,决定种一茬礼品吊瓜。当时,村民们都不理解,觉得这娃娃胆子忒大了,甚也敢种,有多少人会吃那贵巴巴的吊瓜?”

  直到刘胜的第一茬吊瓜在两天内卖完,纯挣一万三千块,人们才佩服起这个从城里“折戟”回来的后生的胆识。刘胜又尝试在棚里种了一茬青菜,赚了5000块。回村当年,刘胜家里的收入翻了一番。

  之后,刘胜在全村率先搞起了育肥羊,最高峰时一年出栏3000多只;第一个把七彩柿子引进村里,一茬挣好几万块;第一个建起青贮窖,用事实告诉村民这样不会“把好好的东西作害啦”……

  2009年,村委会主任换届选举,刘胜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比想象的忙多了,分身乏术的他,忍痛悄悄把羊全卖了。

  这时候,联丰村的温室大棚从无到有,已经发展到220多栋。种大棚的人家,每家的年收入都在6至8万元。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觉得,发展设施农业的路子是对的,但需要扩大规模、提升档次。

  “种大棚要求统筹规划,有些老人岁数大了,不愿调地,我们先做子女的工作,再让子女去说服老人。去年,村南头新规划了30个棚,有户人家不同意,整个工程动不了。我一共跑了20趟,事儿才解决。”

  “种大棚是技术活儿。当地缺乏技术人员,得从外地请。遇到病虫害,人家只让你花钱配药,根本不告诉你什么病、怎么治,处处留一手。这是我们村儿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刘胜起身往炉子里添了几块碳,火苗扑扑,暖意融融。杨晓红已经把晚饭端上来了,腌猪肉炒鸡蛋、蒜薹炒肉、凉拌心里美和自制腌芋头。

  吃着饭,刘胜想起什么似地忽然说:“说起来挺有意思。我们这儿种大棚的大多是年轻人,种大棚挣了大钱的也是年轻人,河北、山东还有10多户年轻人来我们这儿包大棚。别的村儿年轻人基本上都走了,我们村儿,年轻人呆得住!”

  【记者补记】

  乡村的夜,静得出奇。温润的空气里裹挟着淡淡的羊粪味儿,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狗叫声。躺在杨晓红为我们铺好的松软的床上,反而失了困意,索性起身,一人抱着一个笔记本儿写起来。

  刘胜在农村打拼13年,完成了从城里上班人到农村带头人的华丽转身。他在农村表现出色的地方,恰恰是当今农村和农民身上最缺乏的。“黑头发”在外挣钱,“白头发”在家种地,在我国许多农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农村需要年轻人,农民必须有文化。只有这样,农业的发展才会可持续。

  如今,联丰村的温室大棚已经发展到490多栋,年收入十几万元的户子俯拾皆是。家大业大,一个刘胜远远不够。那么,村里像刘胜这样的年轻人多吗?他们各自又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萦绕在心头的一个个问题,让我们对之后的采访充满了期待。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春到尼尔基
生态杏花节开幕
桃花源里说廉政
高高兴兴卖余粮
内蒙古:大规模发...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千人齐练健身气功
首府街头春意正浓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