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经济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问道草原】内蒙古肉羊品牌建设托起绿色大产业
内蒙古新闻网  14-05-30 09:08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我区“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也对内蒙古“打造现代畜牧业”寄予厚望,今年,一场以“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的肉羊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正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上展开。循着乳产业、绒产业的成功之路,建设家喻户晓的绿色草原羊肉品牌,已经成为当前我区肉羊产业的最大梦想……  

  产业发展滋润牧民生活

  5月20日下午,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巴润宝力格嘎查。微风轻拂着正在返青的草场,成群的苏尼特羊如珍珠般散落在草原上,悠闲地觅食。牧民布和巴特尔拿着鞭子站在一旁,欣喜地看着自家的羊群,再过一个月就是冬羔出栏的时节,辛苦了大半年,布和巴特尔渴望能有不错的收益。

  布和巴特尔是苏尼特右旗的家庭生态牧场示范户,在1.5万亩的草场上饲养着800只苏尼特羊,同时,他也是呼格吉勒牧民合作社的理事长,带领14户牧民共同致富。他告诉记者,现在他们都采取“公司+合作社+牧民”或者“公司+家庭牧场”的养殖模式,牧民的羊羔刚出生,就与肉业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等到出栏时,就能直接送到肉业公司的冷库,保证了稳定的销售价格。

  去年,苏尼特羊的出栏价格稳定在26元/斤,布和巴特尔家的300多只冬羔为他带来了20万元以上的收入,过去,这样的收入是他不敢想的。由于响应旗里发展高效生态避灾型畜牧业的号召,布和巴特尔将冬羔出栏时间提前到6月20日,这为他带来了1.3万元的补贴资金。冬羔变秋季出栏为夏季出栏,可以有效保护草场,保证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苏尼特右旗已先后补贴牧民3000多万元。

  布和巴特尔兴奋地领着记者参观他的羊羔保温棚、风光互补发电机、冰柜、电视机,这些设施,都是在这几年收入增长后增添更换的。布和巴特尔打开电脑,指着里面的监控画面对记者说:“这是今年4月安装的保温棚电子眼。”通过电子眼,可以清晰地看到保温棚里各个角落的画面,这样,在每年1月冬羔出栏的时候,牧民再也不用在寒冬里守候了。

  苏尼特右旗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青格勒告诉记者:“肉羊产业的发展,在给牧民带来收入增长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肉羊养殖向着规模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前进,既提高了羊肉质量,又改善了牧民生活,牧民的收入逐年增加。”

  二维码扫出质量安全

  锡林郭勒盟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肉羊生产基地的现代化流水线

  作为三大肉羊产业带之一的锡林郭勒草原肉羊养殖带,依靠着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两大主导品种,正在通过建立全程和追溯管理体系,走上高端化与精细化的发展道路。

  5月21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锡林浩特市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宽阔的厂区整洁干净,白墙蓝顶的厂房一字排开。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孟晓娣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公司在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有自己的肉羊繁育基地,在周边的苏木还建立了肉羊行业协会,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牧户的产业化体系。如今,肉羊的养殖、屠宰、分割加工、销售都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有效地保障了羊肉的质量。肉品质量提上去了,羊肉的价格就有了保障,牧民的收入也跟着节节攀升。”

  全产业链建设是基础,为了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去年,锡林郭勒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牧户的4万多只羊安装了智能耳标,仅此一项就补贴牧民60多万元。今年,他们准备再为20万只羊安装智能耳标,补贴牧民400万元。公司生产经理刘青山拿来一卷羊肉,他告诉记者:“安装智能耳标的目的,是为每一只走上消费者餐桌的羊建立档案,消费者吃羊肉之前,可以先扫描这个二维码,通过二维码可以对这只羊的月龄、体重、生长牧场、检疫情况、屠宰时间、物流流程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记者扫描二维码以后,手机显示这卷羊肉的养殖者是宝力根苏木哈那乌拉嘎查牧民赵立新,其他生产内容应有尽有,可以对羊肉产销、加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查询。

  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有了保障,就要通过价格策略将产品推出去。在锡林郭勒盟的肉羊产业从业者看来,锡林郭勒羊肉一定要做好市场定位,瞄准高端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制作,使整个工艺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并对产品进行精细化设计,最终打造全国最好的羊肉。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G7京新高速隧道建...
毕业生服装设计作...
呼和浩特市85名交...
感受侏罗纪时代
牧民加入微信圈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飞越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释放压力 迎战高考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