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内蒙古新闻 > 时政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如何建构文化繁荣风景线?
 

  如何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强”,是一种力量。而“文化的力量首先在于它的有效性,也就是说一种文化要使接受这种文化的人群或族群过上有质量的生活。”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目的就在于让内蒙古2500万人民过上精神富足、心态阳光、思想健康的生活,同时,还要让“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文化力量对内深入人心,对外产生影响。

  那么,具体到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力量应当怎样形成、怎样体现,又将怎样发挥作用呢?

  首先,文化资源是基础。如何深入挖掘、有力激活、有效运用基层和民间的文化资源,事关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县域经济发展、民营企业转型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大问题,更是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我们知道,自然界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对象,是物质生产的资源;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是文化资源。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一切留有人类印记、承载人类文明、凸显民族特色的可资用于文化产业的对象,就是民族文化资源。无可否认,从行为传承到物质实证,大多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存在于基层和民间。所以,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一方面,要用政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扎下去,深入基层生活,获取第一手鲜活的民族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用激励机制努力奠定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广泛基础。如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才可能根深叶茂。

  纵观内蒙古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多具有五个基本特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性,使本文化圈的广大民众提升幸福感的有效性,使其他文化圈民众亦能认同的普适性,吸引人、感染人、震撼人的审美性,能够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性等等。这是内蒙古优质文化产品的基质,也是建设民族文化强区遴选文化资源的基本标准。新世纪以来,由内蒙古全部投资或部分投资的内蒙古题材或草原题材电视剧,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主要有《东方商人》《激情燃烧的岁月》《东归英雄》《成吉思汗》《嘎达梅林》《我叫王土地》,这些文化产品大多取胜于对地域文化资源或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由此可见,优质的文化资源是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基础。

  其次,文化人才是保证。谁来开发并运用民族文化资源,以推进文化繁荣?是人才。我区从来就不乏优秀的艺术创作精英,无论是音乐舞蹈界、影视戏剧界、文学美术界,还是书法摄影界,都曾产生过以北疆特有的文化气派,以草原文化的精神特质,以艺术特有的民族风格,走进过人们心灵的精品。因而,下大力气,让精英出精品,让精品出精神,以牵引自治区文化产业快提升、上档次,是当务之急。具体说来,就是在创作前要给政策,创作中要给空间,创作后要给平台。因为,文化力量的强大,是以具有全国影响力甚至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为标志的。

  继而,文化精品是抓手。文化的力量,需要文化精品为载体。精品的产生除了需要资源和人才,还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导引。具体地说,就是衡量精品要有标准,确认精品要有队伍,推出精品要有平台。艺术精品,大多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如电视剧《士兵突击》《亮剑》等等。而社会效益的衡量标准,就是艺术批评的标准,其中,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是思想标准;愉悦视听的创作水平,是艺术标准;二者的有机结合就是美学标准。确认艺术精品,需要高水准、有担当的批评家队伍。艺术批评,是带领大众深入认识艺术精品“精在何处”的导师,如果忽视批评家的重要性,内蒙古文化精品稀缺或“走不出去”的缺憾,就会因宣传跟不上,而延宕下去。

  最后,民族强区气派是灵魂。民族文化强区的时代担当,应当以特定的精神内涵———弘扬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英雄主义精神、强化顺应自然与尊重自然的生态保护理念,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具体的说,草原民族“崇尚自然”的价值观形成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大气;“践行开放”的精神理念则形成了海纳百川的朝气;“恪守信义”的做人原则又形成了坦坦荡荡的豪气,这就是祖国北疆最具特色的民族气派。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文化人才的尊重,对文化精品的推介,一切力量最终都要集中到民族文化强区的标志———民族气派上来。因而,“崇尚自然”的大气、“践行开放”的朝气、“恪守信义”的豪气,共同凝铸的民族强区气派应当走进课堂,走进社区,走进传媒,最终才能走进人心。

[责任编辑 刘晓霞 ]

欢迎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平台——扫描上图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收
打通“断头路”
娶亲马队浩浩荡荡
初冬享暖阳
外教传技到达茂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冬季练兵
银色乌珠穆沁
 
【专题】习近平治国理政这三年
【专题】2015年终盘点|内蒙古气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