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本土--内蒙古新闻网
时政
要闻
国内
思想
财经
科教
视图
旅游
城事
独家本土
北国风光
草原社区
地方联播
草原足球
文明网
学习网
关键词——
政
70年的追求,70年的执着,70年的耕耘,70年的收获,内蒙古自治区,带着骄傲与梦想,走过了70年霞光满天的流金岁月。70年波澜壮阔,举世瞩目的民族区域自治道路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仅开创了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的新纪元,也为其他少数民...
关键词——
暖
有一种幸福,叫党的关怀;有一种温暖,叫祖国大家庭的怀抱;有一种深情,叫草原儿女心向党。70年来,党的民族政策照耀着内蒙古这片英雄辈出、充满传奇的土地,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2500多万各族儿女续写出新的传奇。70年来,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我区的发展始终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凝结着党中央几代领导集体的殷殷期待。70年来,一个个战略政策支持,一项项“真金...
关键词——
固
内蒙古八千里边关,像腾飞的骏马,横亘在祖国的正北方。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一刻都不能放松。凝聚力量,砥砺前行。内蒙古2500万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守好祖国边疆。军民团结、军地联防,自治区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汇聚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情报互通、资源共享,联防联治、联控联管”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
严
七十年来,内蒙古广大党员干部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在党兴党、在党护党,矢志不渝地听党的话跟党走,夯实理想信念根基,打牢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模范自治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新的生机与活力源源不断!放眼118.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大地,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在常态化制度化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接受思想洗礼;3.2万名干部深入农村牧区推...
关键词——
亲
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沃土。自治区成立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55个民族在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文化兼收并蓄、经济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额济纳旗为支援祖国国防建设三迁旗府,草原母亲以博大的胸怀养育南方3000孤儿,北京军区某给水工程团为四子王旗贫困嘎...
关键词——
善
呼和浩特市、满洲里市、乌海市等地组织开展“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诚信商户”等评选活动,选拔树立了一批诚信典型;自幼失去双手的律师郭二玲,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常年无私帮助着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在百姓中传递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正能量。草原深处、乡野村庄、工厂车间、校园内外……内蒙古紧密结合各行各业特点,精心组织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耕厚植、开花结果。
关键词——
靓
在我国版图上,内蒙古状似一匹骁勇的“骏马”驰骋在祖国的脊梁上。这里的林海、草原、沙漠、湿地、河流竞相交汇,汇聚成一首生态文明建设的壮美诗篇。在这里,生态建设以每年超过100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续双减少,减少面积均居全国首位;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实现持续双增长,占全国净增面积的近十分之一,森林覆盖率提高1.03个百分点;森林类型、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荒漠类型等多种类型的保护区已...
关键词——
变
回首70 年非凡历程,内蒙古历经了改革的艰辛、实践的考验和收获发展变化的喜悦。“变”,道出内蒙古改革发展的全部内涵。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以波澜壮阔的改革担当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改革中,直面时代考验的内蒙古砥砺奋进:面对经济下行等严峻考验,内蒙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发力,为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注入催生发展变化的澎湃动力。改革中,直面区情现实的内蒙古砥砺奋进:面对改...
关键词——
风
跳出内蒙古,放眼全世界。今天的内蒙古,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以更加澎湃的开放活力,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走向世界:“自治区与世界上165 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全区有18 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形成了铁路、公路、空运等多种通关方式并存的口岸开放格局”;“经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有1202列”……
关键词——
惠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内蒙古奋斗的目标。一项项精准举措、一轮轮持续攻坚,托起了贫困群众的小康梦。全区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39万减少到2016年底的55.6万,贫困发生率由10.6%下降到4.1%。4年间,83.4万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的嘹亮号角中阔步前行,走上了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
路
1994年,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大兴庄村的李新考上了内蒙古大学,去学校报到时,他要先坐1个小时的拖拉机到镇上,然后坐5个小时的客运大巴赶到赤峰,再乘坐2天火车才能来到呼和浩特。2017年,李新送孩子回爷爷家过暑假,他能选择的出行方式多种多样。从呼市开往家乡的火车有7列,而飞往赤峰的飞机更是多达15趟,假如李新自己驾车,可以走省际大通道,上午出发,傍晚就能与父母围坐吃晚饭。将时光回溯到自治区成立伊始,那时骆驼...
关键词——
沙
戈壁茫茫,黄沙肆虐,只闻驼铃不见驼队的边关,何以渐渐人声鼎沸?纱巾紧裹,举步维艰,满眼灰黄的城市,何以逐步绿意婆娑?牛羊嘶叫,牧民悲歌,满是沙粒的草原,何以变得如此肥美?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生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持走绿色富区、绿色惠民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各地充分利用沙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沙草产业,有力带动了沙区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电
内蒙古电网,一个给力的名号。遍布大草原的1000多座变电站,纵横畅通500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诉说着这个载满奉献的名号。为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内蒙古电力人坚韧不拔,默默劳作,以光明使者、动能守护神的身份,向草原人民递交了一份优秀答卷。星罗棋布的电站、纵横交错的电网、丛林般林立的风机、闪闪发光的光电太阳板,如今已成了一道亮丽风景。当自治区成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时,谁能忘记,电力,这个始终与自治区发...
关键词——
水
水,是生命之源。在辽阔的内蒙古 大地上,黄河舒展着她温柔的臂膀,额尔古纳河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额济纳河流淌着生命的欢歌,西拉沐沦河激荡着历史的回响……大自然赋予了内蒙 古生命的乳汁,也对内蒙 古人提出了智慧的挑战:全区地表水资源为406.60亿立方米,除黄 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 371 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地下水资源为139.35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资源的2.9%。水资源相对较少,且地区、时程上的分布...
关键词——
丰
东有黑土沃野,玉米大豆高粱壮;中有坡地万顷,土豆莜麦美名扬;西有河套平原,葵花小麦瓜果飘香……辽阔的内蒙古大地,曾经的耕牛、镰刀被大型农业机械取而代之,传统的畜牧方式已转型为科学养殖、规模化经营。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农业设施,一处处标准化养殖小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见证着我区农牧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辉煌历程。光阴荏苒,70年寒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立足资源优势,围绕产业链条,...
关键词——
云
身为首个国家大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综合试验区,内蒙古立足得天独厚的气候、能源、地质条件,将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全面发力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乳“云”、肉“云”、粮“云”、农产品“云”、工业品“云”、政务“云”、房“云”、健康“云”、社区“云”、企业“云“层出不穷、云蒸霞蔚。踏着朵朵祥云,内蒙古又一次挺立潮头,站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
关键词——
炫
丰饶的草原上,天地亘古,70年来牧歌悠扬,华章璀璨,文化成就,绚烂夺目。70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创新活力迸发,大大增强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积淀多年的草原文化节成为集中展示和打造精品文艺创作的最大舞台;在草原上活跃了半个多世纪的乌兰牧骑、获得国际大奖的“彩云服务”是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最好诠释;文化遗产保护有序开展,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传...
关键词——
美
父亲形容的草原清香,母亲描摹的大河浩荡,是草原儿女心中永远的风景;飞跃八千里路云和月乘风而来,跳起安代拉响马头琴纵情歌唱,是内蒙古时代的风采。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北方游牧文化的摇篮。红山文化、大窑文化、河套文化等人类文明名扬中外,元上都、辽上京、成吉思汗陵等文化遗产光彩夺目。这里自然风光壮美,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大山脉、大沙漠,春夏秋冬,多姿多彩。70年来,勤劳智慧的内蒙古各族人...
关键词——
智
抓普及、促均衡、调结构、强内涵、建体系,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向上,稳步发展,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建设现代化内蒙古凝智聚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均衡办学条件,均衡师资,让孩子们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步伐加快,为每个梦想的实现蓄积能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职业教育人才成长通道逐步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建设内涵化,创新能力逐渐凸显,高等...
关键词——
健
70年前,全区的卫生机构只有55个,卫生技术人员不到6000人。历经70年发展,目前我区医疗卫生机构已发展到2.4万个,卫生技术人员也达到17万多人,千人拥有床位数、执业医师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把防疫、打仗、生产并列为三大任务,到坚持“人畜两旺”方针,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再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70年来,我区在扩大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的同时,努力构建现代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70年间,全区的人均寿命从不足35...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