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地震重建纪念碑
◎刘清成
在东河区晋商广场南侧,耸立着“包头市地震重建纪念碑”,立碑时间是2000年10月1日。纪念碑下是一组浮雕,生动地反映了1996年5月3日6.4级地震发生后,包头市各族人民发扬抗震救灾精神、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重温碑文,我们仍能感受到25年前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抗震历程。
1996年5月3日,一场6.4级的强烈地震突袭包头。
地震造成企业设备损失严重。仅中央、自治区驻包企业和包头市直属企业中,工业设备就损坏6000多台套,价值11亿多元。城市生命线工程严重受损,煤气公司5万多立方米的大储气罐罐体倾斜18厘米,全市1128公里自来水管道25%遭受破坏。全市100多座桥涵出现险情,连接包钢的昆都仑河北桥全损,中桥严重受损。全市有18所医院12万平方米医疗用房受到中度以上破坏,全市916所中小学的建筑,有727所受损。
地震使包头市的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一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战役就此打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包头的灾情牵动全市、全国人民的心,地震后仅仅六个月,包头市共收到国内外个人、单位、组织捐款、捐物共计5192万元。北京市捐款100万元、中山市捐款100万元、上海市捐款60万元、苏州市捐款50万元、山东省捐款50万元、西安市捐款30万元、宁波市捐款30万元、青岛市捐款20万元、武汉市捐款10万元、呼和浩特市捐款60万元、赤峰市捐款40万元……延安地区桥沟乡小学给包头手拉手民族路小学送来由一角一角组成的997.17元和一袋小米,代表革命老区人民的关怀。包头市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小朋友纷纷慷慨解囊,捐献自己的零花钱。包头市私营企业都慷慨解囊,捐助了大宗款额,体现了民营企业的风范。到9月底,包头市共争取到各类贷款、保险赔款和无偿捐款30亿元,为重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5月6日早晨7点30分,阿尔丁广场举行地震以后首次升国旗仪式,这项庄严的活动,激励了全市人民抗震救灾的斗志。
5月8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的十条决议,突出特点是实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即把抗震救灾重点转向重建家园,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5月14日、20日,市委、市政府又作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震后灾民住房安置工作的通知》《关于空置商品房安置震后灾民的有关规定》。之后又制定了为新建灾民住房减免37项税费等政策。按照这个政策,老百姓新建住房可以享受每平方米约300元的优惠。接着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召开了全市性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认识到恢复生产的重要性,要以抗震救灾为契机,把包头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美好家园。
5月18日,包头铝厂年产三万吨铝的三期工程举行开工典礼,这是震后第一个工业重点项目开工。接着,昆区、青山区、九原区被摧毁的中小学校陆续破土动工,包头广播电视大楼、包头日报社大楼陆续开工。东河区首批旧城改造中的1.64平方公里的居民区长期不能动工,这次因地震破损,也全面启动……大、中、小学生从5月8日起,因陋就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陆续全面复课。各大医院有的在正规帐篷里,有的在临时的安全设施里,有条不紊地诊治、手术。商业流通正常进行,生命线工程边检修边运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包头曾经陆续投入7000多万元实施了防震加固工程,这项工程有效减轻了这次地震造成的破坏。经过全市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1996年秋冬之际,地震棚里的几十万灾民已全部搬进有取暖设备的房屋。原计划重建房屋100万平方米,维修100万平方米,实际上当年新开工就达257万平方米,新建成17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388万平方米。
在地震中,东河区是重灾区,房屋受损面积47.7万平方米,其中倒塌8.06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62亿元,受灾人口达23.47万人。以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为契机,东河区旧城改造序幕终于拉开了。
1996年5月23日,包头市政府出台《关于东河区旧城改造建设优惠办法》。6月11日,举行东河区旧城改造开工典礼。
11月26日,通顺小区居民楼竣工,1018户居民首批迁入新居。1999年9月26日,区中心广场、体育休闲广场竣工投入使用。9月28日,东河区主干道和平路通车,路面宽度由原来的6米扩展到11米。2000年4月1日,东河区召开旧城中心区1.64平方公里改造基本结束庆祝大会。
那五年,东河区中心区变成了一座火热的建筑大工地,到2000年,中心区共拆迁各类房屋13644户,建筑面积61.4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和各类工程开工137万平方米,回迁和重新安置居民12174户。新建改造道路12条,增加道路广场用地16.6公顷、公共绿地11.2公顷。新建住宅面积87.8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由6.46平方米提高到11.53平方米。
五年来,在地区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东河区通过政府投资、社会集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投入资金14亿元,经过艰苦努力完成旧城改造。2000年10月1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书写的“包头市地震重建纪念碑”落成。纪念碑的南侧,建有一面由花岗岩砌筑而成的弧形地震纪念墙。墙的内侧以浮雕手法,真实地记录了在包头地震中包头市各族人民抗震救灾的各种感人场景。21年过去了,这座纪念碑已经成为包头人民抗震救灾精神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