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2400万各族儿女,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繁荣奋进的瑰丽画卷。
工业主导型经济显现
始建于1958年的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前沿用着建厂初的生产线,污染大、能耗高、工艺差,原铝年产量不足10万吨。到上世纪90年代,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困境。2003年,包铝依托中铝公司实施了战略重组,借力实现技术升级。如今,包铝集团的生产线已全部实现更新换代,生产规模显著扩大,已成为全亚洲最大的铝合金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可生产原铝、高纯铝、铝轮毂等上下游的40多类产品。
包铝集团的变化,是近10年来内蒙古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眼下,神华、大唐、华能、伊泰、包钢……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上,多了大型现代化工业企业的身影;呼和浩特云计算产业园、鄂尔多斯上海庙能源重化工基地……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蓬勃兴起,迅速发展,成为拉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正因为走上了一条符合内蒙古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10年里,内蒙古经济总量由千亿元跃上万亿元台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百亿元跨过千亿元,一产比重由22.8%下降到9.4%,二产比重由37.9%提高到54.5%,内蒙古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依托资源不依赖资源
工业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个产品、工厂到大规模、多元化、高技术和产业链条日渐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如今的内蒙古已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得益于内蒙古探索出了一条“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的现代工业经济发展之路。
作为资源富集区,内蒙古不仅有丰富的农、林、牧业资源,煤炭、油气、铁矿、稀土等资源也极为丰富,其中仅煤炭探明储量就达7000多亿吨,居全国之首。
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围绕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冶金基地,开始在煤、油气、金属等资源富集区,着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天然气化工和氯碱化工为主的能源、化工和冶金工业,加快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煤—电—化工、煤—电—冶金等一批大型资源就地转化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据统计,仅2002年至2007年,内蒙古投资过100亿元的项目就有11项,这些项目有效带动了内蒙古资源型经济向高端领域发展。
在工业经济实力提升之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又完善发展思路,提出承接发达地区的先进生产力转移,引进特色优势产业配套加工、大型装备制造等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发展新兴产业。目前,内蒙古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单一工业结构已被打破,基本实现了资源性产业与非资源性产业并举,传统与现代工业共生,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6大产业同步发展的格局。
2011年,全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50%,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源工业投资下降到38%,非资源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上升到59.2%,非资源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三分之一。
坚持高起点和高标准
引进技术装备水平高的大企业、培养具有优势的本土企业是内蒙古10年来工业经济发展的又一特色。
10年间,内蒙古规划布局了2个亿吨级、4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和4个煤化工产业基地、4个冶金有色工业基地;还建成了2个世界先进的千万吨现代化矿井,10个煤矿进入国家安全高效矿井行列;一批大型火电机组也相继建成投产,全区30万千瓦以上机组占全部装机的70%,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一位;羊绒加工企业的工艺、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0年间,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示范项目先后在内蒙古落地:神华集团投资建设了世界第一套108万吨煤直接液化合成油装置,通辽金煤化工建设了世界第一套20万吨煤基乙二醇装置,大唐集团在多伦投资了世界第一套180万吨甲醇转46万吨煤基烯烃生产线。
在打好资源牌、特色牌的同时,内蒙古也积极打好清洁牌、绿色牌,淘汰了一大批煤炭、钢铁、电石、铁合金、水泥等落后产能,推动能源工业整体向清洁方向发展。此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已经成为全区共识。煤矸石、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回收利用,钢渣和铁渣的综合利用,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也相继建成。
过去的10年,是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最快、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最好和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时期。回顾10年历程,内蒙古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正是因为用科学发展的理念谋划工业,才带动了内蒙古经济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