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富民强区 加快转型发展
——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
本报记者 陈力、乔雪峰
记者: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能够取得如此发展成就,主要原因是什么?
巴特尔: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全区GDP总量先后超越9个省区市,由全国第24位上升至全国第15位,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首个、西部12个省区市中第二个进入“万亿俱乐部”的省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始终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内蒙古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得益于国家的支持、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的奋斗以及我国工业化加速推进创造的良好发展空间,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为内蒙古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入新世纪以来,又启动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实现了由加快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转变。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内蒙古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
记者:作为煤炭资源大区,近年来内蒙古“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有所改变,请谈谈自治区在改变“一煤独大”局面方面的决策和落实情况。
巴特尔:我们深刻认识到内蒙古“一煤独大”、产业结构单一的严峻形势,全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在加快传统能源产业优化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内蒙古新能源、现代煤化工和以稀土、光伏为主的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风电装机、发电量均居全国首位;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国家新型煤化工5大示范工程陆续建成投产;装备制造业保持年均40%以上的高速增长;云计算、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2家。2011年,全区非资源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9.2%,60个非资源型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5800多亿元,增长4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三分之一。产业结构正加快由“一煤独大”迈向多元发展。
记者:内蒙古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但对内蒙古而且对全国都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内蒙古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巴特尔:多年来,内蒙古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在草原牧区大力推行轮牧、休牧和阶段性禁牧。2011年实施阶段性禁牧面积4.43亿亩,占全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43%;实施草畜平衡5.67亿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5%。同时,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240亿元。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显示,内蒙古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森林面积3.55亿亩,居全国第一位;林木蓄积量13.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了“双减少”。生态环境取得了“整体恶化趋势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的良好成效,全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8%和20%,比2007年提高1.9个和2.4个百分点。
记者:近年来,内蒙古的发展突出了“富民强区,富民优先”的理念,各族群众也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请问自治区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巴特尔: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实事和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并形成长效机制。2008年至2011年,全区财政对各项民生的投入累计达538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2.3%,年均增长3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2378元提高到20408元,年均增长13.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3953元提高到6642元,年均增长13.9%。近年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主要措施有:一是在全国率先实施惠牧补贴政策,并争取国家出台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2011年落实补奖资金50亿元,146万户、534万农牧民受益,占农牧民总数的49.7%,各项惠牧补贴带动牧民人均增收934元;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标准,2008年以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9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城镇低保和农村牧区低保标准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69%、151%、400%、90%和141%;三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2008年以来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96.84万套,完成农村牧区危房改造15万户,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四是全面推进扶贫开发,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6.5万人,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旗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3176元提高到4804元,今年自治区将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自治区本级扶贫投入由1.9亿元增加到10亿元,增长4倍多;五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累计投入1162亿元,年均增长23.6%,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建立起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免费教育体系和覆盖各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六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医疗卫生投入累计达到450.9亿元,年均增长38%,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0元提高到25元。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形成了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实现“两个同步”、“两个达到”,是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要目标,也是我们对全区各族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坚持走富民强区之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相信,只要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富民优先的工作导向,像抓经济发展一样抓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就一定能够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开创内蒙古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