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
建设生态现代城
本报记者乔雪峰
高楼鳞次栉比,街道纵横交错,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现代新城。走在赤峰城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盲道不断向前延伸,一排排“禁停区”围栏矗立在中小学门前,一张张便民坐椅整齐地摆放在闹市区,这些惠民设施,处处彰显着赤峰城市建设中浓厚的“以人为本”理念。
赤峰是内蒙古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在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方面压力巨大。但赤峰主城区面积小、道路窄,城市功能差,吸纳人口能力弱。针对这种情况,2001年,赤峰市提出城市建设“西移北扩”的发展思路。按照总体规划,赤峰要拉大城市框架,着力打造新城区,努力把新城区建设成为一座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独特艺术风格、依山傍水的生态城市,建设成一座智能化、信息化、舒适化、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2003年,赤峰新城区建设正式启动。
赤峰市民赵兰生见证了新城区从蓝图变为现实的全过程。他说:“新城区建设历经5年,而真正完善则花费了10年。这些年,我整理了近百万字的资料,收藏了近万张照片,如实记录了赤峰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我深深为这一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为了使新老城区联系更加密切,有机融合,赤峰市加大了新老城区衔接路口的拓展和改造,同时,老城区改造也被提上日程。家住铁南三角线的居民陈大爷感慨地说:“以前巷子脏、乱、差,路面坑洼不平,经过改造后,现在面貌一新,我打心眼里高兴。”
新城区建设不仅拉大了赤峰市的城市框架,提高了赤峰市的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而且对赤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如今,赤峰市中心城区的面积由10年前的43平方公里扩大到7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0年前的48万人上升到84万人,赤峰全市城镇化率由10年前的22%上升到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