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最后一公里”
联丰村的温室大棚做起来了,菜却卖不上预期的价,中间受着贩子们的盘剥。
2009年,乔永刚回村过年,支书聂昌惠找到他,说南方有的地方农民合作社搞得挺火,希望他回来做这个事儿。当时,乔永刚在外面生意做得很成功,已经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
考虑了好几天,乔永刚拿定了主意,还拉了几个“思想不落后”的哥们儿一起回村。先为温室大棚生产保温被,之后注册成立巴彦淖尔市联丰生态农牧专业合作社,前后投了一个亿。
“让村民的菜卖上价,让市民吃到平价菜。”乔永刚做事目的很明确。对村子里251户入社会员,价格随行就市。比如,今天黄瓜的批发价是一块二,我给你一块四,保证让你有赚头。乔永刚说:“村民见到效益,才会把菜送到你这里来。刚开始送菜,有村民往箱底儿垫纸片儿坠分量,现在没了。”
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自建130多座蔬菜大棚,统一投入、统一标准、统一籽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失地村民只管到大棚种菜拿工资就行了。我们在采访中看到,合作社的管理非常规范,制度流程上墙,员工统一着装,上下班指纹登记,先被中华供销总社命名“农牧业典型示范专业合作社”,又被自治区命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做出了名堂,但乔永刚并不满足。他看得很清楚,中间环节越少,农民和市民的利益就越有保障,联丰村的设施农业也才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然而,想建蔬菜配送中心和蔬菜直销店谈何容易!每建一个直销店,都要经过多个部门层层审批。即便通过了层层审批,还是有3个建好并已运营的店被拆除,每个店的成本都在20万左右。
越是艰难,越能激发乔永刚的“斗志”。而今,乔永刚的蔬菜配送中心和27家蔬菜直销店已经运营。他的目标是,年内发展加盟店80个。如果直销店和加盟店总数达到100个,临河市区就基本覆盖了。
眼下,他正着手建立二维码蔬菜质量可追溯体系。“规模在扩大,质量更要跟上。用手机扫一扫,就知道菜是哪户村民生产的,什么时间采摘的。谁也不敢不当一回事!”
乔永刚曾在2012年10月自费报名参加北京大学MBA的学习,朋友们说:“要做的事情那么多,还有工夫上这个?”他说:“只要听懂一节课,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记者补记】
去年春节前,市场上香菜的价格已经炒到每斤15块,乔永刚的直销店里最高只卖7块钱。回村里收购香菜,他比贩子出的价至少高出两毛。
合作社在联丰村的日配货量高峰时达到一万多公斤,大大减轻了村民们的卖菜压力。同时,乔永刚给直销店负责人定下的硬指标是,利润控制在15%左右,比普通蔬菜店的利润低5个百分点。
乔永刚貌不惊人,但就是这个当年只念到初中毕业的年轻人,接通了联丰村设施农业通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在产和销的两头,乔永刚尽己所能,保护着村民和市民的蛋糕不被切割。
联丰村的故事讲完了,但我们对它的关注依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思考依旧。(记者 高雪芹 赵丹 梁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