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道20号|铸匠炉里的“工匠精神”
内蒙古新闻网  20-11-26 10:00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我家住在东河区牛桥街,走百米远就是财神庙南河槽,有一户人家在大院里开设了铸匠炉。70年前,我常常站在这户人家的大门外,看着四个大汉拉着一个大风箱,汗流浃背,炉火通红,烟气缭绕,至今记忆犹新。

  道光年间,贺喜生从萨拉齐来包头,投资600两白银在富三元巷(和平路)开设德旺炉。同治年间,萨拉齐的杜元娃来到老包头城,在中市街开设茂盛炉。褚金珠则在南河槽开设永聚炉。清末民初,老包头最有名的是福顺炉,还有贾全喜开设的永盛炉、吴章盖开设的兴隆炉、贺万金开设的福旺炉、刘秀丰开设的新民炉、王三来开设的义盛炉、武正明开设的广和炉、贾焕章开设的永和炉等。1933年,包头有铸铁厂6家,产品半销本地,半销后套等地。

  民国初,包头很多小型的铁工厂翻砂铸造机器零件,有张春如在前街官盐店开的信昌铁工厂、贾全通在中市街开的宝丰铁工厂、王会昌在前街开的铁工厂、郑老善在富三元巷开的惠通铁工厂、王庆在前街开的庆记铁工厂、刘石臣在富三元巷开的西北铁工厂,前街还有绥西铁工厂、电器铁工厂等。铸匠炉、铁匠炉等组成金炉社,在金龙王庙供奉祖师爷太上老君,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过社日、唱社戏、选社首,铸匠炉户和匠人都要出布施。

  铸匠炉一般要占一个大院,用的生铁在当地杂货铺购买。杂货铺的生铁、熟铁是从河北唐山、山西阳泉、湖北武汉等地进货,一斤生铁价格相当于一斤白面。利用细砂土制作铸件模型,在夏天将模型放在炽热的太阳下晒干,到冬天将模型用火烤干。因铸造大件不是一个人或一家铸匠炉所能完成的,每半月开炉一次。每当开始铸造时,铸匠炉要同各家同行借调铸匠师傅约20余人,发给一天的工资,早上请借来的师傅到烧卖茶馆吃烧卖,晚上吃白面花卷、烩肉菜。不管哪家师傅都同心合力,精益求精,铸出好的产品。铸造大件时,要同时开三盘炉子化铁,每开火一次需要18小时,化铁1吨。三盘炉出铁水时,更需要各炉师傅同心合力,否则出来废品,就会赔本,开炉给匠人吃好点,也就是为使其全力以赴。铸造时,要用山西定襄、浑源产的大风箱,鼓风由四五个人同时拉,用炭窑生产的焦炭。不管烈日当头,还是天寒地冻,四五人在炉火的映照下,齐心一起用劲,有时还同声发出吆喝声。铁水熔化后多人抬着往埋在地上的模内倒,如铸大件必须等几盘炉子铁水熔够再一起灌入模内。这个过程,处处体现同心协力的“工匠精神”。

  包头城垣内寺庙多有钟鼓楼,铸钟是需很高的技艺。现留存的只有妙法禅寺的大钟。光绪五年(1880年),永盛炉的金火匠贺润月、贾万亭铸的妙法寺大钟上书“妙法寺”“声闻于天”几个字,字迹刚劲有力。还铸有“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唵伽啰帝那沙婆诃”字样。铸匠炉最费工的是制作模型,铸匠把黄表纸上写的文字、图画压在模子上,精心琢磨。由于铸匠的技艺高超,每当钟声响起,包头周边20里的地方都能听到钟声。包头马王庙亦有一大钟。老百姓饮酒时,劝人饮酒时就说:“只能喝一钟”,对方则说:“马王庙的一钟,把你淹啦!”意为马王庙的钟大。

  光绪十年(1884年),驻包头山西大同总镇张树屏和树军总兵林成兴在包头大仙庙建字纸会馆,同时为妙法寺铸造“敬惜字纸”炉,由包头福顺炉成造。敬惜字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之一,它是中华民族崇敬文化和爱惜知识的体现。传承字纸文化亦有铸匠人的功绩。

  老包头周边都是蒙古民族的聚居地,藏传佛教的寺庙林立,包头铸匠炉为昆都仑召、五当召、梅力更召等都铸有“熬蛮架锅”。昆都仑召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日至二十一日,举行“玛尼会”,要“查木”(“跳鬼”)。包头德旺炉铸的“熬蛮架锅”,锅口直径有2米,重达500斤。每天熬一锅粥,放一只公牛的肉,还加糜米1石2斗,以及葡萄干、红枣、黄油等。旅蒙商还把包头产的铁锅等运到周边牧区,是蒙古民族生活的必需品。

  铸匠炉的民用产品种类繁多,有大炒锅、酿酒锅、熬糖锅、漏粉锅,有农民用的犁铧、耧铧等农具,还有大大小小的铁锅、三稍锅、出稍锅、改八锅等。经典的器型是冬季取暖的“猫头炉子”,火炉肚上绘制有“五福捧寿”“莲花牡丹”等图案,夏天居民在院中做饭,烟从猫头喷出,无不体现匠人的匠心。民用铸铁产品多销往宁夏、甘肃,以及乌盟、巴盟、伊盟等地。

  河北交河县的刘维新,于1905年闯关东到黑龙江庄河县谋生,在一家铁工厂学铸造技术。后刘维新之子刘子荣随父学徒得到经理重用,20岁时在黑龙江青锥子镇开分店当了经理。1923年,刘维新和三个儿子刘子荣、刘子贵、刘子久来包头开设金圣源铁工厂,由刘子贵经营,其表兄刘风洲铸造火炉、铁锅、农具等。由于采用先进的工艺生产广锅,用柴油机代替风箱鼓风,用灰口铸铁代替白口铸铁,生产的锅体重轻,价格低,质量好。同时增加车床,加工各种铸件,很快成为包头铸匠炉首户。

  金圣源后在包头成立东柜、西柜。刘子荣还在五原县成立金圣兴铁工厂。1943年,刘子久在呼和浩特石头巷开设兴圣源铁工厂。金圣源与各分号在京津都有常驻的业务人员。1946年,金圣源改为永聚铁工厂。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永聚铁工厂全年营业额为18万余元,利润为1.61万元。1954年,有资产12.16万元,是包头最大的民营企业,首家实现公私合营。后广和炉、永和炉合并到永聚铁工厂。1958年,有员工800余人,资产达300万元。后刘子荣之子刘毓东任内蒙古工商联副主任。(张贵)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