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洞
林虑山
卸甲坪村
包头广播电视台曾拍摄了一部北魏政权从固阳到洛阳,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电视纪录片《风过草原》,高欢父子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高欢祖籍河北,出身于怀朔镇(今固阳西南)兵户之家。30岁投军从戎,七年后即成为北魏丞相,曾控制东魏政权16年之久。公元534年,高欢在河南省林州另立清河王元善见为帝,自任丞相,建立东魏政权。后来又将国都迁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林州市当时称林县郡,东距邺城不远,高欢在邺城的13年中,常到林州,留下了许多传说。碰巧的是,笔者出生于林州市,19岁投笔从戎,曾在固阳县服役任职, 30多年来,也经常往返于两地之间。兴趣使然,对高欢流传于林州的足迹和传说,先后进行过一些实地考察访问,这里记述几个故事。
公元534年,高欢在林州建立东魏政权,自称丞相。迁都邺城后,他的妻室兖氏身上生起了老鼠疮,先从腋窝发迹继而延至颈项。高欢见久治不愈,心中不快。有人献计说:“林州洹河东段有个玉泉湖,民间传说河泉交融能治百病,不妨去那里住一段时间试试看。”高欢听后,便让人将夫人送到林州东部洹河上的玉泉湖旁。当地有个尼姑小庵,庵主听说丞相夫人到来,自然殷勤十分,她告诉兖氏这里的水能治多种疾病,坚持用河水洗澡,就能恢复健康。兖氏依言而行,让身边丫鬟天天下河取水,为自己洗浴。三年过后,她身上的疮竟奇迹般地好了。消息传到邺城,高欢便派一行武士,来玉泉湖接兖氏回城。这天上午,兖氏正在洹河边闲坐,忽见两岸有许多武士向自己走来,她怕遭遇不测,便“扑通”一声跳入河中。武士们见状,纷纷脱掉盔甲,跳入水中救人。后来,这卸甲脱衣之地,形成两个村庄,河西岸的叫“卸甲坪村”,也称“河西村”,河东岸的叫“东卸甲坪村”,当时正值汛期,河水暴涨,有的武士来不及脱掉盔甲就跳入水中,有的被冲了二三里远,才被河床中的巨石顶住,保住了性命。后来这里也有了村庄,人们便叫它“顶甲沟村”。后又改为今日的“丁家沟村”。当武士们最后把兖氏从水中捞出时,早已气断命绝。高欢听说后,悲痛难忍。让将士把遗体就近抬到山上安葬。从此以后,这座山便叫作“娘娘墓山”。后来人们又在山上为兖氏修庙三间,取名“娘娘庙”并立碑纪念。现在古碑仍在,庙址尚存。
林州市有两个皇墓村,两村隔山相邻。山东侧为东皇墓,山西侧为西皇墓。当地传说,这两村村名都和东魏丞相高欢及其子北齐文宣皇帝高洋有关。在西皇墓村北,有个名叫小寺沟的地方,虽说这里面积不算太大,沟中却有龙泉寺、天地雷音寺、斗母庙等诸多寺庙建筑,“小寺沟”因此得名。有一日,高欢从邺城西行,带眷属来林虑狩猎游玩,当他们走到今河顺镇南边的二龙山小寺沟一带时,看到这里寺庙众多,景色秀丽,便住了下来。后来,高欢的女儿在此暴病一命归阴。在安排后事时,高欢听从风水先生指点,得知这一带有二龙戏珠(盘龙山、卧龙山、珍珠山)、凤凰展翅(凤凰山)、金牛望月(金牛山)等多处风水宝地,便将女儿葬于此地。到北齐天保元年(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当了文宣皇帝,当地人便把这座埋葬皇帝妹妹的坟墓称作“皇墓”。后来,皇墓两侧有了村庄,墓东者称“东皇墓”,西者称“西皇墓”。
高欢迁都邺城后,当了13年东魏丞相,在此期间,他谋求国家统一,先后对西魏王朝发动了沙苑、邙山、玉壁三次大战,结果被打得溃不成军。公元546年,西魏丞相宇文泰得知高欢要西上林虑山休整部队的消息,便派大将张兴、副将陈雷到林州安营扎寨伏击堵截。张营在南,人称“张官营”。陈营在北,人称“陈家营”。这便是现在的“张官营村”和“陈家营村”。张官营、陈家营南北相对间隔8里。高欢至此果然中了埋伏,在包围圈内连打两场恶仗,人称“东仗”“西仗”。后来这两地都自成村落,这便是今日的“东张村”和“西张村”。高欢一行突出重围后,已成惊弓之鸟,分成两股向西逃窜。一股向正西,一股向西北,一连跑了四五里路,方才摆脱追兵。后人称这两地为“上逃村”“下逃村”,即现在的“上陶”“下陶”两村。
高欢上山还未站稳脚跟,便被西魏官兵赶下了林虑山,他带领残兵败将,一路向大峡谷西部的太行山上逃去。因为山高坡陡,同行的高欢夫人累得精疲力竭,寸步难行。为能逃出一条活命,在侍卫和侍女的搀扶下,不得不咬牙前行。实在走不动了,便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侍从们再三劝说,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好哄骗她说:“娘娘走吧,过去这一山,前面就是平路了。”高夫人一听此言,便又从地上爬起,用尽平生之力,坚持到了山头。他往前一望,见仍是山连山,岭接岭,不见尽头。这时,她才知道是众人哄她,心中想到,因为我一个人,不仅使丞相挂念,也连累了所有人。于是,便决心一死了之。她走到一处悬崖边,对侍从们说:“你们往后看,那是什么?”趁众人扭头之际,她双眼一闭,纵身跳下了万丈深渊……后来,此地有了村庄,人们便起名叫“哄娘坨”村。高欢正指挥手下将士紧急向前赶路,忽然得到夫人跳崖的消息,心中大惊。当即指令贴身军卒绕道下山,查找娘娘下落。后来,两士兵在悬崖下,找到了早已绝命的一具女尸。报告高欢后,在山间寻得一处较为宽阔的凹地,将夫人掩埋。后人称此墓为“娘娘坟”。此事至今已过去1500余年,娘娘坟至今保存完好,坟地附近现已成为十余户人家聚居的小山村,村名“坟凹”。
桃花洞位于海拔1500米的太行山腰。洞顶西边就是山西省平顺县。洞内可容千余人。洞口向南,以三九天桃花盛开而得名。高欢一行逃到这里后,封山大雪阻断了西去之路。高欢无可奈何,只好就地安营,住进了一个洞穴之中。此时的高欢已面临进退两难的绝境,心急如焚。一夜昏睡之中忽做一梦,梦见他问一白发老者何日才能路开通行,老者说:“桃花开放日,即是行军时。”高欢闻言心急难忍,次日凌晨,便派一军卒到洞外查看有无桃花开放。此时正值三九严冬,哪会有桃花的踪影,军卒只得如实禀报。高欢闻言大怒,喝令部下推出斩首。如此往复10日,一连有10名小卒掉了脑袋。第11日凌晨,高欢仍继续派人出洞查看。这名小卒走到洞外,一看仍是冰天雪地,自感生命难保,便失声痛哭起来。正当他悲痛欲绝号啕大哭之际,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鹊,落在了洞口不远处一棵山桃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随着喜鹊的不停抖动,树枝上随即露出了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兵卒一看惊喜万分,急忙回报高欢。高欢闻讯走到洞外,果见满山桃花竞相开放,当即传令拔营西去。从此以后,人们便将高欢住过的这个洞穴称作“桃花洞”。后来,这里形成了一个山村,这便是今日的“桃花洞”村。如今的桃花洞,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
高欢在林州留下了很多传说,虽然在真实性上无须做过多考证,但这些村名、庙宇、古碑以及桃花洞三九桃花开的奇观,确实存在。让人感到有趣的是,两地人对高欢的评价褒贬不一,包头人对高欢的评价是褒多于贬,认为高欢促进了民族统一和文化融合,推进了历史进步,是一位有重大历史功绩的皇帝;而河南人则有一种屈辱的感觉,认为高欢抢我城池,占我良田,伤我子弟,是一位有野心、不厚道的人。但谁也不可否认,北魏政权在促进民族统一和“两原”(草原和中原)文化交流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申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