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绥远省立包头中学
包一中2020年新校址
包一中1925年时的校址
◎刘清成
2020年8月26日,蓝天如洗、青山叠翠,包头市第一中学喜迁新址仪式隆重举行,全校教职工及家长代表在全新的校园里,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从1925年到2020年,包一中“大鹏同风起,扶摇九万里”,成为自治区教育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95年间,这座百年名校6次迁址,可谓历经沧桑。
壹
据《绥远通志稿》记载,1925年1月,冯玉祥将军任西北边防督办,督办公署迁至东门外(原包二十中位置)。冯玉祥深感包头文化落后,决定在包头建立一所初级中学。6月26日正式建校,校名为“绥远特别行政区立第二中学”,与1903年在归绥建立的绥远区立第一中学(今呼和浩特第一中学)按顺序排列。孙则让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
校址选在包头城垣内东门大街路北26号院,就是原包头回民中学东侧,当时是一处私人住宅,有两间教室,两间办公室宿舍。又在马号巷包头商会隔壁租赁一处大仓房院,将大仓房改造成为学生宿舍和训导主任办公室。在马号巷附近的一座高土坡上开辟出一块操场和篮球场。设备十分简陋,晚上教师备课、学生上晚自习都点着油灯。
从此以后,包头有了自己的初等中学,它是当时绥远西部地区最高学府。它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包头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标志着包头教育进入个新的发展时期。
学校的办学经费列入包头南海子船筏捐项下,每月拨给464元,但经常不能保证。1926年9月,冯玉祥将军从东河村拨地17顷捐赠学校作为校田,补充办学经费的不足。
1925年招收初中甲、乙两个班,学额70名。1926年,招收新生40名。学生多为马王庙小学和清真小学毕业生,此外还有萨拉齐县、五原县、东胜县、达拉特旗、固阳县及附近农村的学生。
1927年4月,师生驱赶了吕祖庙附近耶稣教堂的外国传教士,将学校由东门大街迁入教堂,这是第一次迁址。同时又在吕祖庙十字街53号院租用部分房子做教室。同年8月,招收第三班学生,学额40名。新生中有4名女学生,这是包头中学教育史上第一次实行男女生合校。
1927年8月,耶稣教堂的外国传教士要求退还教堂的房子,包头当局怕引起国际纷争,令学校退出教堂。学校租赁西前街中部路南相连的两个大院(后来成为聚德成饭庄)为新迁校址,这是第二次迁址。前院为教室、图书室和教师办公室,后大院为学生宿舍和操场。1928年夏季,第一批初中生毕业,毕业生12名,这是包头历史上第一届初中毕业生。
1928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学校校名也被改为“绥远省立第二中学”。
1929年,包头一匪首在金龙王庙街南端的一处院落(现在的包二十四中位置)被当局没收,经当任校长向绥远省教育厅一再请求,成为绥远省立第二中学新校址。建校五年终于有了固定的校址,这是第三次迁址。
从1925年建校至1937年包头沦陷,十二年间共招收初中学生14个班,毕业10个初中班,毕业生228人。
在贾武第二次、第三次出任校长期间,缓远省教育厅于1931年1月拨款1000元,1932年3月又拨给补助建筑费2000元,还得到阎锡山的部分拨款。经过贾武校长四年多的辛勤管理,新建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宿舍100多间,新建大礼堂和校门。同时将原来的民宅院落改造成为学校办公室和教师办公室,购置图书、仪器、标本,开办了一个小型图书馆。此时,学校基本成型,初具规模,处于建校以来最兴盛的时期。
贰
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10月17日包头失守,全市陷入混乱,学校也难以幸免。绥远省立二中校园沦为日军兵营,教室改为马厩,设施严重破坏,师生四处流亡。
1939年,一部分师生投奔解放区、国统区参加抗日斗争,一部分师生西撤今巴彦淖尔市陕坝地区,到国立绥远中学工作和学习。曹诚斋曾担任代校长,贾武担任教导主任、数学教师和代理校长,王佐兴、王绥之担任语文教师,这是第四次迁址。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陕坝、伊盟、兰州、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的包头籍师生纷纷返回包头。
1946年3月,将校名改为“绥远省立包头中学”。
1945年11月12日,贺龙统率晋察冀、晋绥和绥蒙军区的部队攻打包头。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于12月3日撤出战斗,12月14日结束了解放包头的第一次战役,学校停课一个多月。
1947年夏季,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一个初中班,第十五班毕业。同年秋季,学校招收了历史上第一个高中班,有20多人。从此,包头开始有了自己培养的高中生,绥远省立包头中学也升为完全中学。这是绥远省第二所拥有高中的中学,是包头中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包头教育史上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
解放后的1950年暑假,包头师范、私立的正心中学并入包头中学。将原南门外的正心中学校址交付包头中学使用,设校本部和分部。高中和初三在原包头中学校址为本部,初一、二年级和师范在原正心中学为分部。正心中学除教室外,南门外大街路东还有六栋平房,作为师生和家属宿舍,南门外抗日英烈祠也交给学校当图书馆阅览室使用。
1951年初在本部(现包二十四中)盖了8个教室,又购买校舍南面的3个大院。1951年下半年全部搬回本部办公上课,分校(现包一中)只作食堂和宿舍使用。1952年前半年又在分校盖了12个教室和一栋办公室。下半年一开学又全部搬到分校(现包一中)上课,本部(现包二十四中)除留一部分女生宿舍外,全部交给包头师范使用。
1953年,分校(现包一中)又盖了3栋办公室和16栋师生宿舍,从此,全校师生全部集中到现包一中院内办公、上课、住宿。这是第五次迁址。
1954年暑假,在包头中学原址(今二十四中)上成立包头市第二中学,包头中学从此改名为“包头市第一中学”,一直沿用至今。
2020年包一中第六次迁址,新校区占地252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计划设置教学班72个,容纳学生约4000人。
95年,包一中桃李满天下,人才辈出,正如包一中校歌中唱到的“连绵阴山眺望着我们的倩影,九曲黄河呼唤着我们的芳名。鹿鸣之地,塞外学府,人才摇篮,造就多少华夏栋梁、时代精英。走过,走过风风雨雨,一路,一路壮志豪情”。
包一中又一次站在了腾飞的历史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