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道20号|提笔安天下 跨马定乾坤 ——老包头一时风流之人物(二)
内蒙古新闻网  20-12-10 10:03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讲到郭鸿霖,不能不提郭家巷,也不能不提其父郭向荣。郭向荣祖籍安徽,于同治六年考中武举人。左宗棠任陕甘军务钦差大臣时,郭向荣随左宗棠入陕被委以转运粮饷之重任。能入了清代为数不多的股肱之臣左宗棠的法眼,可见郭向荣的能力和名声。后因功升为副将,清政府赐其“冠勇巴图鲁”,并赏戴双眼花翎。清朝规定只有宗室和被封为镇国公、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驸(妃嫔所生女儿的丈夫)才有资格享戴双眼花翎。而除此之外则只有建立功勋的大臣才可能被赏赐。从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公大臣一旦被皇帝“拔去顶戴花翎”,则基本上面如土色。这个郭向荣不仅有如此殊荣,他率领的军队都扛着清朝国旗龙旗和“郭”字大旗,这和岳飞的“岳家军”有一拼了,可见郭向荣在清代军中的地位。1881年,左宗棠平定陕甘、收复伊犁。同年,西北回民军余部进入河套,清政府派伊犁将军金顺屯戍包头镇(在马升戍防后),郭向荣随军来到包头。吕祖庙筑台碑文有“陕甘总督补用副将郭向荣”字样。郭向荣另一重要贡献是在1867年在河套地区开设了唯一的综合商号“隆兴长”,成为大后套买卖中心。当时有民谚云:要买好东西去隆兴长,要骑骏马到锦绣堂。这个隆兴长发展成后来的五原县(在当时尚属萨拉齐管辖),后来被河套著名“河神”王同春买下。1900年郭向荣告老还乡,其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郭鸿霖。在五原地方志中,对郭鸿霖有这样的记述:花天酒地,商号没落。作为公子哥,大概也难免有些荒唐事,抑或人们并不了解他只是借酒浇愁。至于商号没落估计是真实的,但在包头地区的记载中则没有这些,抑或是为贤者讳?存疑待考。郭鸿霖幼读私塾,1905年考取秀才,这个秀才已经不是从前的秀才。郭鸿霖其实毕业于马王庙两等学堂(今胜利路小学前身),也就是初级中学的样子,但为照顾人们的心理,在发新式毕业证时也给个“秀才”的名号。因为当时绥远地区归辖山西,所以从这里毕业后即可升入太原三大学堂(优级师范、警官学堂、法政学堂),毕业后就能给个“举人”头衔。郭留校任教并被提拔为学堂堂长,他与另一青年志士李茂林是同窗好友,由李推荐加入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山西的阎锡山也于10月29日发动起义,由于山西和绥远的特殊关系,便派人到包头联络郭鸿霖等同盟会会员一起响应。郭与战友们约定11月1日起义,但未成功。11月9日,驻归绥外八旗巡防队在张玉林、曹富章等人率领下暴动,并运动到包头地区,包头的同盟会会员云亨、王定圻、杨云阶等人从北京赶回迎接起义军入城,不料轻信当时驻包头五原同知(兼管萨拉齐事务)樊恩庆,在马号巷被清军几乎一网打尽,是为著名的马号巷事件。而郭鸿霖则在逃脱后的第二天被捕,并在牛桥街,这条他走过无数次的街巷上被当众杀害,清军还把人头挂在杆上——这是所有专制恐怖政府或组织惯常的恐怖做法,具有典型的反人类罪特征。但这个樊恩庆在他家乡则颇有口碑。当地史志记载:樊恩庆祖籍河南,从山西洪洞县移民河南洧水南岸,耕读传家。其族人聚居地在新密市超化镇樊家寨,是当地大户,建有樊家大院,为清代建筑。古楼为当年密县首富樊膳所建,当地有民谣曰:“出了城门往南看,除了魏文(另一富户)数樊膳。”樊家最骄傲的除了首富樊膳外,另一个就是樊恩庆。当地的记载是这样的:樊恩庆为家族留下的则是清廉正直、为民担当的美名,樊恩庆清代末期曾在呼和浩特做官(先任五原同知,后任归化城同知)。他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离任时当地百姓送万民伞,并在归化城建生祠祭祀他,据说他的生祠如今仍在。后来,他辞职回乡,尽力为乡亲办事,受人爱戴。一直活到新中国建立,并被命名为开国绅士。这段记述有两个可能,一是他可能确实是个好官,比较清廉,这和镇压辛亥义士应该分开来看;二是家乡为尊者讳,或者并不清楚他在包头的所为。樊恩庆活到1941年以后,依此推断,他在包头、呼和浩特、五原任同知等职时也就三十岁左右。同样是年轻人,樊恩庆选择了为清政府“守土有责”的道路。而郭鸿霖等辛亥志士则选择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主共和之路。站在百年后的今天来看,有句话应当铭记:在历史的交叉路口,我们应该站在真理和正义的一方。但后观历史,站在真理正义一方的大多时候是少数人,芸芸众生无非随波逐流、泥沙俱下而已。

  马号巷事件中涉及的重要人物很多,除了辛亥义军的七位首领之外,包头同盟会中还有王肯堂、巴文峒、经权、云亨、李茂林等。

  经权,云亨,两个生于土默川美岱召和沟门的青年,在辛亥年的浩荡风云中脱颖而出。他们在少年时代都接受了较为良好的教育,经权幼读私塾十数载,他是土默特旗副参领都格尔扎布之堂侄,也就是塞外三大文豪之一的荣祥的堂兄弟,后为私塾教师。云亨幼读私塾,后在包头读书八年。1902年入当时绥远最高学府归绥中学堂学习三年,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青年时代因读书而了解了康梁的改革变法思想,并在早期即加入了同盟会。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其实知识也能改变国运,知识分子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他们是一个国家的瞭望者,知识分子堕落了,整个社会肯定已是黑白不分礼崩乐坏的泥潭。在阎锡山于辛亥革命后兵临萨拉齐时,经权冒险缒城,向阎通报清军布防情况。革命军迅速占领萨拉齐县,并将地方武装和被释放犯人组成敢死队,兵锋直指归绥,后被同盟会中央任命为归化城都统。当然,这一任命只是纸上谈兵,因为当时的归绥地方政府还存在。后来袁世凯称帝,经权与其他同盟会会员发动反袁,在这一点上他们很清醒,坚决反对帝制,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后来被绥远都统逮捕,在审问时,命其跪下,经权反问:给谁跪?审问人手指袁世凯画像说:给皇帝跪。经权道:岂能给国贼下跪!这几句对话写起来很短,但它却是民国时期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一身正气、铮铮铁骨的标志。正在审问人喝令“动刑”时,有人与审问人耳语:袁世凯去世了。于是经权戏剧性地活了下来,只是被囚禁了几个月。1918年告病返回美岱召村,不久病逝,时年36岁,土默川一代豪杰过早殒命。

  云亨1905年加入同盟会(同盟会1905年成立),是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1910年云亨考入北京殖边学校,1911年9月被派回绥远策划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年农历十一月初五,云亨也在五原厅同知樊恩庆的马号巷鸿门宴上。但他来到时,碰到了回民队队长马善元,马善元是巴文峒的好友,巴文峒和经权是表兄弟,经权和云亨是密友,故他们熟识。因为辛亥革命中有些地方有损毁清真寺的过激行为,樊恩庆便利用这一点把包头的回族群众组织起来结成同盟,在马号巷事件中回民队也参与镇压起义军。因为是熟人,马善元把云亨从厕所墙上吊出去。云亨躲过一劫,潜回故乡。而巴文峒则被吓成半疯状态。一个多月后,阎锡山的革命军开进包头,樊恩庆赴归绥任职,云亨成为阎锡山的重要干将。云亨利用自己的声望亲赴上海、南京见孙中山、黄兴两位辛亥领袖,力荐阎锡山为山西省督军。然而,世事难料,中国的政治处处充满心机和阴谋,阎一旦梦想成真,反倒忌惮云亨在孙中山和同盟会中的重要影响,把他从太原派到包头为包头镇守的协办(当时任命孔庚为镇守),但他刚回包头,孔庚已被派职大同,当他随孔庚到大同时,阎锡山早任命另一人为大同镇守使了。阎锡山一石二鸟,迫使孔庚交出了兵权,云亨一气之下投奔陕西倒袁势力。但最后又轻信阎锡山回晋,下火车即被捕。知识分子往往缺乏政客们的阴谋诡计。此时的云亨,后悔不迭。好在袁世凯已死,云亨被押京后释放,返回太原后,阎锡山竟亲到车站迎接,并说抓他是袁世凯所为,与他阎锡山无关,你不能不佩服阎老西是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人物。但云亨已心灰意冷,掷还阎锡山的三百元“赠款”,拂袖还乡,保存了自己的书生本色。后来的云亨在石拐煤矿(因漠南公司有他熟人孔庚的股份,孔为实际创办人)潜伏数年,后又回乡任教,以期培育后人,无奈多年流离颠沛,死里逃生,他的精神出现了问题。到1925年,冯玉祥邀云亨进京,委任他筹建军队,后在河南筹备部队时中流弹殒命,时年43岁。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作为辛亥元老的云亨,其子云继先真正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云继先和乌兰夫、奎璧等人一起在北京蒙藏学校读书,后入黄埔军校,参加北伐战争,声誉卓著。后被德王请回绥远的百灵庙参与“蒙古自治”,但当德王与日本人越走越近时,他开始与乌兰夫、傅作义将军联系,准备脱离德王抗日。云继先最为光芒四射的伟业是在1936的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当时属乌兰察布盟)打响了中国抗日第一枪——百灵庙暴动。百灵庙暴动后,云继先被起义队伍中的内奸杀害,但英名永存。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抗日洪流中,云继先当为先驱,这是历史的记录。

  今天的城市,满街的共享单车成为一道风景,但当时光回到一百年前,当包头出现第一辆自行车时,那可是轰动全城的大事件——虽然自行车的发明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李茂林,包头第一个参加同盟会的革命者,包头第一个海归留学生,包头第一个与孙中山密切接触的人,包头第一个登台演讲传播民主共和思想的人,包头第一批自己剪掉辫子让老婆放脚的人,包头第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他是老包头人尽皆知的“疯子”,一个孤独的前行者。祖籍陕西神木的李茂林生于包头东河区财神庙二道巷18号。关于他的家庭出身记载不详,但从他能在清水河小学堂、山西省师范学校、京师国子监等地求学来看,肯定是殷实之家。1904年,他被清政府派往日本留学。如鲁迅先生一样,先学医,然后进入东洋大学警务系。众所周知,同盟会正是此间在日本成立(1905年),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是他们这一代留学生最为关注的西方文明。日本虽然和欧美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特别是经过福泽喻吉——这个印在日本钞票上的思想家的沐浴和洗礼,已经走上脱亚入欧的道路。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组建由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合并而成的同盟会,李茂林在日本即成为第一批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前身),而且和孙中山先生成为好友,1905年随孙中山赴比利时考察、筹款。1906年,学业未成的李茂林和众多同盟会会员回国,开始筹备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活动。他临走时,孙中山亲往送行并合影,可见其在孙中山眼中的分量。其时的包头,依旧是一个偏僻落后的村镇,虽然有商业文明兴起,但思想的守旧、观念的陈腐几如从前。李茂林回包头后第一件大事就是让自己的妻子放脚(在这点上,慈禧太后的眼光很超前,曾下令放脚),成为老包头街上最为轰动的事情。他也剪掉了那根奴才标本式的辫子,成为人们眼中的“怪物”。每逢节日商会社团唱戏,他不失时机地开始高台教化:在日本看到的新鲜事物如火车、火炉等让包头镇的人们目瞪口呆。他骑着从日本带回来的一辆自行车在大街小巷绝尘而去,把老包头的人们惊掉下巴。于是,一个出生于包头,已经接受了现代文明的同盟会会员、反清志士在老包头的“闰土”们眼中成了“李疯子”。在他和山西同盟会成员王建屏的发动下,他的同窗好友郭鸿霖、李士元、王定圻等纷纷加入同盟会,落后荒凉的包头竟成了早期同盟会非常活跃的地区之一。马号巷事件中,李茂林跳窗越墙跑掉,这大概得益于他在日本警务系学习的基本功吧。1912年,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李茂林去南京向孙中山汇报工作,并协助孙中山筹备临时政府。袁世凯当政后,宋教仁领导的国会多数派国民党(原同盟会)期望通过议会斗争争取权力,李茂林在北京、河北一带做参议员竞选工作,袁世凯因为害怕国民党议会做大,派人监视他。李茂林一气之下将监视他的人摔死,他的基本功真是了得。后因此在石家庄入监,直到袁世凯去世。1916年,李茂林回到包头,后在山西繁峙、五寨等县做过几天警务长。1920年冬,李茂林死于石拐一马厩内,死因不明。年仅37岁。一代英才,如此离世,让人扼腕。

  辛亥革命期间,绥远地区的包头、归绥(呼市)、丰镇等地志士云起、旌旗猎猎。但不可否认,辛亥革命具有天然的不足,这些志士们可能并不真正清楚他们为之奋斗的共和理想是什么样子。而且在激情四射的同时有些饥不择食,为了心目中的革命,他们和绥远地区的一些会党甚至土匪合作,以壮大力量,如卢占魁、张占魁(小状元)等,这些做法不可避免会引起官府的不屑与民众的不满,也注定了他们多数时候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的万丈豪情、崇高理想和舍生取义的精神依然是北方暗夜里那一束璀璨的流星,短暂而炫目。(一舟)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