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检步入读秒时代
本报记者陈力 通讯员闫立功、张攀峰
“您好,请出示证件”、“您好,欢迎下次光临”—走进满洲里口岸边检大厅,总会听到这样热情的声音,总会看到边检检查员帮助旅客搬运行李的场景。
说起口岸通关提速,满洲里边防检查站站长厚柏刚深有感触。10年前,满洲里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建设和优先发展的两个陆路口岸之一。然而,口岸铁路货检现场依然沿用着50多年前的靠人工逐节爬车厢、钻车底的检查模式,检查员检查一列火车,需要从车头走到车尾。这样传统的眼看手摸方法,检查一列装满木材的列车需要1小时,而一车果蔬从起装到通关进入俄罗斯,平均耗时需整整5天。
边检速度决定着满洲里经济的发展速度。从2003年起,内蒙古边防总队在全区边检站开展了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工作,满洲里边防检查站先行一步。除了充分借助高科技手段,边防检查站还相继推出了30余项改革服务举措,简化查验手续50余项,削减通关环节8个,使客、货出入往来更加便利,率先在全国现役边防检查系统实现了24小时通关。在国际列车实行一次性查验护照,使检查时间由120分钟缩短为40分钟。
如今,坐在满洲里边检站机关的办公室里,轻点鼠标,各个执勤现场的检查情况及当日出入境货车、客车、旅客等流量统计数字都实现了实时显示。人机结合查验新模式,使检查一列货运列车由45分钟缩短到10分钟,检查一辆货运汽车由15分钟降低到2分钟,出入境旅客办理手续仅用45秒。
“从人工手检到科技信息化,边检速度进入读秒时代,不仅记录了中国边检前进的步伐,也见证了社会快速发展的轨迹。”满洲里边检站政委温乐晨自豪地说,“满洲里口岸去年出入境货物超过2600万吨,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