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立足全市改革发展实际,在深入推进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中,把“实干圆梦”定位为深化自治区四大主题实践活动的宣传品牌,转化为实现中国梦与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具体行动,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强化宣传、舆论推动,为“实干圆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依托中心组学习、VIP大讲堂、基层大讲堂等载体,外请中央党校教授和自治区宣讲团作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与尽责圆梦专题讲座、报告会10余场,受众5万多人。组成市、区、街道、社区4级宣讲队伍近400人的基层大讲堂,走进基层宣讲300余场。全市新闻媒体都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对尽责圆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作法、新举措和涌现出的先进集体、模范个人进行动态追踪报道和专题报道,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
统筹兼顾、教育引导,为“实干圆梦”汇聚强大正能量。全市党员干部职工在“落实‘8337’发展思路、实干圆梦”主题征文、知识竞赛、座谈会、报告会、书法笔会、演讲比赛、体育竞赛等活动中增强了宗旨意识,提升了实干尽责、敢于担当的意识。海勃湾区5步工作法通过走进群众帮助解决问题,尽责尽力为老百姓圆梦服务,让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感受到小岗位也有大担当。乌海学院“信仰传承,责任担当”主题辩论赛引起大学生激烈的思辨,市长助学行动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资助2059个学生圆了大学梦,“网上祭英烈”“与人生对话——我的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等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道德养成、精神激励,为“实干圆梦”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基层普遍设立“身边好人榜”,将先进典型分为“身边好人”“感动乌海人物”“内蒙古楷模”,逐级产生并分3个层次宣传推广。全市还开展了“责任担当、服务圆梦”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美德少年”“桃李之星”“草原儿女赞”及农村牧区“双百佳”评选活动,营造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群众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就业再创业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在全市引起巨大反响,感动乌海人物甘秀金事迹被推荐为“内蒙古楷模”候选人进行宣传,乔高磊等6人被推荐为全区“尽责圆梦”的“最美圆梦人”广泛宣传,“草原儿女赞”节目刊播了“感动乌海人物”张玉芹、付京生等人的先进事迹。典型的精神正在成为广大群众的价值认同和自觉遵循。
文化熏陶、讲好故事,为“实干圆梦”塑造地区文化新形象。市级重点文化项目——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的主体和内部装修完工,将用于群众文化活动;桌子山召烧沟岩画遗址保护工程进展顺利,“三馆”免费开放;乌海湖建成蓄水发挥乌海旅游的主要功能,体现出主阵地强大的社会教育和文化培育功能。“我们的中国梦”第十八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第四届群星艺术大赛共有52支队伍参加;开展“百团千场”慰问演出、群众合唱节、“天一剧场”文化惠民大舞台、送辅导进社区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40余场次。组织书法家书写核心价值观、俭以养德楹联,以专栏的形式在《乌海日报》刊发。长篇小说《阳光灿烂的季节》、舞蹈《书城墨韵》、广播剧《我们的田野》获得全区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作者系乌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