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脊梁。”
“经济支柱。”
……
经过36年的改革洗礼,当上述荣誉和光环依然罩在今天的内蒙古国企头上时,问心无愧的我区国企已成为“8337”发展思路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忠实践行者。
改革新元年,翻开我区“国企改革创新发展年志”,你会掂出上述光环与荣誉的沉甸甸分量:
稀土钢高档板材生产线的正式投产运营,标志着内蒙古国企钢铁生产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产、供、销、研、用”一体化联动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问世,成为内蒙古国企问鼎经济转型的“撒手锏”;
“清洁电网和效益型、服务型、智能化电网”之战略改革目标的确立,成为内蒙古国企打造“责任蒙电”品牌的最大亮点;
由“输出木材”到“输出绿色”的华丽转身,让内蒙古林区国企完成了产业升级转型,大兴安岭林区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度假基地;
凭着我区国企拥有的自主产权技术,内蒙古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型汽车制造基地,产品远销周边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凭着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的勇气,在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产权交易、融资担保等领域,内蒙古国企正在建成封闭运行的全产业链;
……
改革决定命运,创新才有希望。
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的推行,为内蒙古国有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开辟出无比广阔的前景:
目前,占企业户数不到10%的全区国企,却创造了40%的GDP,为内蒙古实现稳增长立下了赫赫战功;
国企工业利润占到全区工业利润总额的30%以上,为内蒙古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树起一面旗帜;
全区国企产业转型投资额占到全区投资总额的30%以上,为内蒙古扩大有效需求保增长树起一座风向标;
……
内蒙古社科院专家指出:
“在经济形势如此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我区国企依然能坚挺在改革创新最前沿,实属不易!”
“规模以上国企由几千户‘瘦身’到几百户的情况下,内蒙古国企依然能成为稳增长之中流砥柱,真的无愧于‘经济脊梁’这一称号!”
顺应潮流,方能开启改革征程。
我区国企的改革创新动力,源于内蒙古高屋建瓴的现实忧患与发展部署:
“要按照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深化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强化监管。”
“要围绕投资决策、资本运营、产权交易、销售采购等企业经营管理关键环节,加强国有企业风险防范。”
放眼未来,才能担起历史使命。
内蒙古国企的崛起,源于全区国有骨干企业站位高远而又无比坚定的产业转型:
冶金领域,内蒙古国企研发出功能性合金、特钢、稀土钢等一批站在世界前沿的产品,为我区打造“百年老店”企业推开了希望之门;
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领域,内蒙古国企已是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煤制油、煤制气等产业阵营的领跑者;
新兴产业领域,我区国企的稀土、煤电下游深加工产品已被广泛用于医疗、航空等60多个行业,填补了10多项国际市场空白;
……
若干年后,人们会看到:
内蒙古国企改革创新催生的发展之变,是决定内蒙古经济命运的重要一步!